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陳大同于1977年高考恢復之際考入清華大學,是國內首批半導體專業的博士生,其后于1989年留學美國就讀伊利諾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1995年和2001年,陳大同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參與創辦了Omnivision(豪威科技)和展訊通信,前者致力于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后者研發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基帶芯片,均一度成為全球同行業的引領者。2008年,展訊在美國上市后,他投身風投,領導了一系列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從1978年開始進入半導體專業學習到現今,陳大同見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以及所處世界地位的變革。中國半
“10年前,人們都想象不到石墨烯有什么作用。但現在已經有很多石墨烯產品出現了,在電池、汽車輪胎、復合材料等領域。我們應該認識到,石墨烯是下一個世紀甚至未來幾個世紀都會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的材料。”安德烈·蓋姆認為,中國應在石墨烯領域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研究和產業化。安德烈·蓋姆為國際知名碳材料科學家、2004年因與諾沃肖洛夫合作發現二維材料石墨烯,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測試是自然科學的基礎,關乎國計民生,更在國防建設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亦如電子對抗是在測控技術中測試和控制一體化的典型應用一樣,左毅認為,無測試即無控制。當我們穿過散發濃濃節日氣氛的園區鉆石廣場,來到比鄰的北京中科泛華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總部,董事長兼總經理左毅先生就以他從中科院下海創業的故事為軌跡,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描繪并演繹出了測控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新圖景。
上海熱像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FOTRIC熱像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管立虹接受了《儀器儀表商情》、《儀商網》的獨家專訪。在訪談中,管立虹總經理為讀者介紹了FOTRIC熱像團隊以及FOTRIC的創新產品。
史陶比爾(杭州)公司電連接器事業部經理洪衛剛先生,獨家接受了《儀器儀表商情》《儀商網》記者的專訪,為測試測量行業,分享了以世界級快速連接技術“MULTILAM”為基礎的先進連接解決方案。
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將邁入萬億規模,近年來,哪些品牌經銷商擁有持續影響力和增長力,正在變革與重構中脫穎而出?
當《儀器儀表商情》媒體采訪深圳市朗馳欣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馳欣創)整個過程中,趙松璞總經理(以下簡稱趙總)都給人一種滿滿的正能量——豪情滿懷,積極自信。聽完他詳細介紹公司如何拼勁奮斗,吸納人才,業績節節攀升之后,讓人切切實實感覺到他要將這個公司做大做強,的的確確是勝券在握。深圳市朗馳欣創科
后生可畏!2011年成立的珠海市中科領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領航)就做出了趕超世界為人矚目的好成績,而且雄心勃勃,要讓產品奪回被外國品牌占領的中國市場。恰好,這公司的總經理鹿波(以下簡稱鹿總)也是個三十多歲意氣風發的后生。當面對《儀器儀表商情》采訪時,鹿總把公司的一個嶄新的六合一氣體檢測儀讓我們觀
益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高精密度與自動化測量的儀器與設備企業,深受業界肯定。24年來它立足臺灣,扎根研發,深耕大中華地區,其生產的產品基本都能和國際大品牌有所抗衡。面對《中國制造2025》所帶來的機遇,益和掌門人周銘昌先生有一番自己的感悟和布局。
劉先林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是著名的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畢生致力于測繪儀器國產化,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經費,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資金2億多元。他打破了中國數字航空測量儀器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改寫了中國航空攝影測量采用膠片的歷史,推動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展。將中國測繪儀器研制水平推進到世界先進水平。
儀器儀表行業的老牌企業"勝利儀器"創立于上世紀80年代;深圳市驛生勝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利儀器”)在業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30多年來,即便市場狀況有所波動,勝利儀器卻一直保持著增長勢頭,業界紛紛猜測這家老牌儀器企業究竟靠什么秘訣保持“長青”?近期,勝利儀器的總經理張俊寧女士接受我們的專訪時,講述了如何通過管理經營、轉變營銷思路讓企業保持“領跑”的狀態。
今年5月,憑借研制出全球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這位年僅47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又一次引起業界的關注。潘建偉帶領團隊實現當前世界上最大數目(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他說,要在2017年底實現大約20個光量子比特的操縱,同時制備出20個超導量子比特樣品。他還說,要到2020年做到45至50個光量子比特的操縱,最終實現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量子稱霸”目標。
出生在農村,自小看著父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耕作,常常在放暑假時幫家里在田間“搶收、搶種”,在夏季大太陽下連續工作一兩周,艱苦的生活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入儀器儀表行業后,經常騎著摩托車外出跑業務,風里來雨里去,有時為了將幾臺儀器安全地送到客戶手中,渾身都濕透了,不覺為苦,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司
2006年,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團隊合作,研制了分立波長土壤專用近紅外分析樣機,通過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的實施,建立了土壤有機碳、總氮的NIR預測模型,經驗證,其預測性能已接近進口的FOSS儀器。后來,與廣東省科學院土壤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進一步開發儀器通訊端口,實現野外檢測和數據傳輸。通過粵港關鍵領域招標項目的實施,成功應用于珠江三角洲農田系統立體污染監測的信息化。
李世鶴于1963年畢業于成電,從此開始了在通信領域的征程。1978年,他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大學留學。臺下的600余名學弟學妹們給予這位業界傳奇英雄熱烈的掌聲。他們很想知道,中國移動通信事業如何從落后中奮起?以李世鶴為代表的一代通信人經歷了怎樣的曲折?3G成功的意義在哪里?在為夢想奮斗的過程中,是什么支撐著他們一路走來?老人激情澎湃又頗為風趣地講述著,以他的人生經歷展開波瀾壯闊的中國通信畫卷。
近期,中國科研團隊在天線領域迎來首次殊榮——獲國際天線論文大獎。香港城市大學薛泉教授所著論文“High Gain and Low Cost Differentially Fed Circularly Polarized Planar Aperture Antenna for Broadband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s”,IEEE TAP, vol. 64, no. 1, 33-42 , 2016, 獲得了國際天線論文大獎——惠勒論文獎,這是中國的科研團隊第一次獲此殊榮。
姜景山院士是我國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開創者,他提出和建立的自然災害遙感信息實時傳輸系統已成為我國突發性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回國以后,就開始做衛星,一直到1970年,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去。50年一貫地做下來,做這個對了,因為換了好幾代,現在第三代已經開始了做這個工作。我們要克服很多的問題,一個要上衛星,調頻率。第二個問題,數據分辨率。第三個是很多工藝結構問題。還有一個是環境問題,高度上去1公里大概溫度比地面低7度,到航空就是一萬米,那時候窗外是零下50、60度了。還有一個是盡量耗工少,體積要小。
CITE2017展會前夕,記者赴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總部采訪到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網絡游戲產業分會陳勝喜秘書長。就CITE2017展會的方針策略,以及新開設的電子競技裝備展區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可以說是電子信息類展會品牌中很優秀和優質的平臺。去年我們在中國成都電子展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我們把電子競技最新式的水冷臺式機產品設計理念融入到了展區當中,結果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如何乘著國家深推軍民融合創新戰略的東風,促進企業自身快速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吳幼華。軍民融合戰略提出對于儀器儀表行業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海洋強國戰略也是一樣,我們的儀器儀表行業趕上了這樣一個好時機。軍民融合創新下階段就是要嘗試打通軍民融合的通道,解決民企“進不來”和軍工好技術“出不去”的問題,拓寬軍轉民、民參軍的渠道,實現軍工與民營企業共同發展。
洪少俊,優利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行政副總裁。面向未來,他表達了一個深思熟慮的愿景,要以積蓄了28年來的力量,穩扎穩打,積極推進,把優利德打造成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