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宋延林課題組,在印刷制備鈣鈦礦晶體及電池器件方面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他們在噴墨打印制備鈣鈦礦電池器件取得突破,實現了相比傳統工藝更環保的印刷制備方法。在噴墨打印鈣鈦礦單晶材料上取得進展,實現了印刷制備三基色鈣鈦礦發光單晶材料。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發現柔性鈣鈦礦器件中的界面層對鈣鈦礦層的生長和穩定性具有較大影響。研究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制備的蜂巢狀納米支架可作為力學緩沖層和光學諧振腔,從而大幅提高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力學穩定性。研究表明,蜂巢狀納米結構可以有效釋放器件彎折時產生的應力,并作為支架誘導鈣鈦礦薄膜結晶。同時,該結構作為光學諧振腔可對整個器件進行光富集調控,從而提高器件的光吸收效率。引入蜂巢狀納米支架后,所制備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12.32%。進一步研究發現,該電池具備優異的耐彎折性,可應用于柔性太陽能電池組件。該太陽能電池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高、性能穩定,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可穿戴器件。研究為研發新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志上。
柔性可穿戴電子是未來電子元器件發展的熱點方向,電源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電源的選擇和設計影響未來可穿戴電子的設計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