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測量技術的發展,測量技術已從接觸式測量發展到了非接觸式測量。Lightfoo等利用遠距離照相技術對船舶建造過程中的焊接收縮量進行測量,收集焊接熱應力變形的原始數據。與此同時,現代化的測量工具不斷推進了造船精度測量技術的發展。翟新濤根據現代測量技術的發展,針對船體分段等大型工件尺寸測量的需求和應用,將線結構光應用到大型工件的測量系統中。錢華清采用激光經緯儀對航軸管膛孔及舵承膛孔前的軸線進行勘測,為現代造船過程提供了一種簡單可靠的測量方法。全站儀作為一種可以同時進行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數據處理的現代化測量工具,在船舶制造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船廠的測量技術水平,推進了造船精度管理及過程控制的發展。隨著現代測量手段及測量工具的發展,目前造船精度測量技術相對比較成熟。
3.2 造船過程控制
船舶制造過程中精度控制一般分為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兩類。所謂主動控制就是研究造船過程中各種影響精度的因素,在精度損失之前就采取合理措施來保證造船精度的控制行為;而被動控制是在建造過程中出現某些突發因素造成預料之外的精度損失時,能夠及時采取一些應急措施來保證造船精度的控制行為。
實際上,造船精度管理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改進的過程,因此,有必要將柔性生產模式中的動態公差控制理論引入到造船過程控制中來。
圖3所示為一造船精度動態控制過程,在此過程中,每一造船工序結束后,即對該工序產品尺寸進行測量,并與本工序的參考精度進行比較,比較結果用于指導預修整量及完善精度控制系統。當某一工序的

測量尺寸結果不大于精度要求的尺寸時,即滿足精度要求時,則進行下一工序的補償量計算,并將本工序的補償量結果輸入到精度控制系統數據庫中;當某一工序的測量尺寸結果大于精度要求的尺寸時,即不滿足精度要求時,則需要對偏差尺寸部分進行預修整,并對此工序的補償量進行重新計算,直到測量尺寸結果滿足精度要求的尺寸時才進行下一工序的工作。
當船廠精度控制技術不成熟時,采用分段預修整工藝使各造船工序中的精度滿足允許值的要求,實際上是采取減少尺寸鏈組成環數目的方法來解決封閉環精度問題,尺寸鏈組成環如圖4所示,A1、A2、A3分別為反映不同工序的尺寸鏈組成環,ΔA1、ΔA2分別為反映不同工序需要預處理的尺寸鏈組成環,A。為基本尺寸。在每道工序結束后進行預修整措施即可減少尺寸鏈中的ΔA1、ΔA2兩項組成環,解決制造過程中的精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