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數字化車間實施策略
數字化車間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數字化車間建設可遵循以下實施策略。
1)統籌規劃,服務戰略
智能制造不是企業的目的,企業真正目的是通過智能制造實現降本提質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數字化車間建設也要為這個目的服務,從整體上服務于企業經營戰略。
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基于企業戰略進行智能制造的設計。比如,要對企業所處行業、企業規模、產品特點、盈利能力、行業地位、發展趨勢以及企業自身基礎、存在問題、實施目標等,進行深入分析并綜合考慮,這些不同的因素決定了企業不同的實施智能制造方法和路徑。
數字化車間建設不僅僅是一系列新技術或新系統的單純應用,既涉及生產自動化系統,又涉及數字化、網絡化等信息化系統,還要考慮計劃調度、生產工藝、物料配送、精益生產、安全環保等各種因素,是一項影響到車間各個層面,甚至是可以影響到企業層面的綜合性工程,一定要有全局的概念與系統的思維。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劉強教授有一個著名的智能制造“三不要理論”,即“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基礎時搞智能化。”劉強教授強調了在智能制造規劃與建設時,也要注意工藝優化、管理優化等方面工作,而不能只盯著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車間建設之前,一定要領導出面并持續關注,在企業戰略目標指導下進行系統規劃,逐步厘清企業存在的問題、建設目標、解決思路和實施步驟,調動企業各方資源,通力合作,避免信息化部門或車間等單一部門孤軍作戰,通過工藝優化、組織優化、流程優化、管理優化等工作,為數字化車間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2)聚焦痛點,扎實推進
基于降本提質增效、快速響應市場的目的,從車間存在的實際痛點出發,打造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字化車間管控系統,在工藝、設備、管理以及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各個方面有重點地進行優化、挖掘潛力,最大程度地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及管理水平。
首先要聚焦痛點。根據痛點明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比如,是生產效率不高,是產品質量不穩定,還是生產過程不透明等,并以問題為導向,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
其次,還需要分步實施,扎實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有很多階段,其實施順序取決于存在問題、生產特點、企業基礎及資金投入等多種因素,切忌貪大貪全,可從基礎、較易成功的地方著手。比如,從設備互聯互通做起,因為設備通訊、數據采集這些內容都是客觀因素,不太涉及人員、管理等主觀因素,實施的可控性強,成功率高。項目成功后,大家對信息化建設的信心與熱情就會增加,就會主動要求更多的改進與功能擴展。
這時,再在前面成功實施的基礎上,逐漸推進到MES等涉及人員、管理等信息化系統,由于這些系統需要部分變更人員工作習慣及車間生產管理模式,主觀成分較大,甚至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實施的難度相對較大,可放在設備互聯互通等步驟之后,這也是一種較為務實的做法。當然,基礎好、推進力度大的企業,也可采取同步實施的方式。
3)以人為本,管理取勝
如前所述,本次智能制造不是“機器換人”的過程,而是以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理念、新技術手段,幫助人類實現更高效、更高質、更綠色、更低成本的生產與服務。在智能制造時代,人變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無論是機器人等設備,還是MES等信息化系統,都要基于幫助人、服務于人這個出發點,而不是簡單地替代人、減少人。另外,無論多么先進的系統,如果不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系統就不能發揮最大價值,智能制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數字化車間建設中,要以人為本,以更好地發揮人的價值為基本出發點。另外,還要充分意識到數字化車間建設的主體與應用對象不同。不像PLM等系統用戶基本上都是年輕的技術人員,數字化車間的主要用戶是人數眾多、文化水平偏低,甚至年齡偏大的車間工人,要充分考慮系統的易用性、便捷性、安全性、環保性等特點,以精益生產為指導思想,以使用者為中心,在流程優化、工藝優化等基礎上,以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手段,以降本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管理優化為突破口,通過數字化車間的建設實現精益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生產模式,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在車間層面奠定堅實的基礎。
4)效益驅動,落地為王
在數字化車間建設中,既要符合智能制造的理念,有一定的先進性、前瞻性,又要本著務實落地原則。要汲取當年CIMS的經驗與教訓,不要過于理想化,不要過多強調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組織、自學習等所謂高大上技術,企業不是研究機構,應該以創造效益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