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透過率測定儀主要用于測試阻隔水蒸氣性能,是指包裝材料對液體、水蒸氣等滲透物的阻隔作用。4月17日,廣州標際包裝檢測設備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紅外傳感器法...
近日,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羅云瀚課題組提出了使用二硫化鎢納米薄膜覆蓋層進行增強型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傳感器。...
6月5日,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二所)生產大樓內,100臺碳化硅(SiC)單晶生長設備正在高速運行,SiC單晶就在這100臺設備里“奮力”生...
近日,北京大學“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高精度的暗場光學成像定位技術(位置不確定度僅21 nm),并結合電子束套刻工藝,實現了片上量子點微盤激光器與...
近日,湖南韶山特高壓換流站迎來年度檢修,站內電氣裝置上下插滿測試光纖與電線,通過光纖與電線另一頭所連接的儀器施加測試電量,裝置形成各類信號,特高壓直流...
盡管鋰電池技術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在能量密度的提升上,它似乎已逐漸接近瓶頸。為了實現“數十年換一次電池”的目標,科學家開始將目光放到新式核...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造感覺神經系統,可以激活蟑螂的抽搐反射,還能識別盲文字母。相關文章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志上,這項...
傳感器在儀器儀表行業中最常見的名詞,傳感器主要分常用傳感器,新型傳感器,和數字傳感器三大類!本文將會介紹這八種新型傳感器。...
根據市場研究報告,2015年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為80.8億美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125億美元,其中,2015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61.2億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科考船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于2018年4月28日至30日展開聯合科學考察活...
“到2025年,全球數據存儲耗電量可能相當于全球全年的石油發電量。按照目前數據存儲3年耗電翻番的速度,10年后全球石油產能就不夠用了。”5月30日上午,在中國工...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材料,可望用于制造性能穩定的大容量鋰離子電池,使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等的續航時間延長到目前的兩倍多。...
鈣鈦礦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在非線性光學、熱釋電探測和鐵電信息存儲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純無機鈣鈦礦(CsPbX3, X = Cl, Br, I...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采用溶液法制備了一種基于非鉛鈣鈦礦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雜志》(The Journal of P...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與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接近單...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第一只無線飛行機器昆蟲振翅起飛了!美國科學家首次讓其研制出的“機器蠅”(RoboFly)獨立振翅飛行,這或許只是微型機器人的一次...
近日,該科研團隊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后,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并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該成果...
在英國《自然·電子學》雜志14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動物研究論文中,美國科學家介紹了一種可移植、可伸展的應變及壓力傳感器,可以在有效使用期結束后自然降解。該裝...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報道,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于近日實現了大規模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計算。最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孵化企業、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科技5月3日在上海發布了新一代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和板卡產品Cambricon MLU100、寒武紀1M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使我國...
在儀器儀表與測試測量領域,創新產品與前沿技術的展示交流,始終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5 華南...[閱讀]
自動測試數字化技術加速發展,測試數據成為主要的用戶資產,如何通過海量測試數據的高效分析與挖掘,...[閱讀]
2025年4月19日,在風景秀麗的武夷山莊,深圳市紅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舉辦inptex2025產品研討會。在此次...[閱讀]
4月21,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2025年計量檢測儀器設備采購項目(強檢理化等綜合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