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氣探測領域,有無數支研究團隊圍繞我國大氣探測戰略需求,瞄準遙感技術競爭的制高點,用科技成果完善了我國大氣探測體系,提升了我國大氣探測能力。眾所周知...
據悉,一種由純碳作為主要成分的高容量高密度鋰電池用特種碳負極材料在該院問世,目前,基于這種材料的全新電動汽車鋰電池已經在成都南光新能源公司正式試產。據...
在近日舉行的國內首個全面展示民航領域科技教育成果的權威活動平臺——“首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上,同方威視的一款定位于高端民航旅檢通道的全新人體安檢門—...
現在一架飛機重量的52%—53%,或者說一架飛機體積的80%以上都是碳纖維復合材料。與傳統的鋁合金材料相比,它可以使飛機的自身重量大大降低,但使其脆性變強。5日...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一個基本概念,在經典世界沒有對應,其基本表現是對貝爾不等式的違反,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中起到核心作用,各種糾纏態的制備...
據芬蘭阿爾托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科研人員主導的國際團隊提出了一種采用量子系統測量磁場的方法,新系統的精確度超過了標準量子極限。他們表示,從量子狀態中...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工程學最新研究,介紹了美國科學家開發的一項可以“憑空”產生三維動態圖像的技術。這種圖像可以和相同物理空間內的實體共存,且...
7月4日,李彥宏在Baidu Create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百度自研的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其中包含訓練芯片昆侖818-300,推理芯片昆侖818-100...
北京時間7月3日凌晨消息,國科大網站發文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
所有電子設備都離不開芯片以及由芯片組成的集成電路,目前電子開關元件通常通過三維即所謂的橋結構連接。而德國凱澤斯勞滕技術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更有效的辦...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于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并基于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征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
近日,民航局頒布《民用航空毫米波人體成像安全檢查設備鑒定內控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及《民用航空毫米波人體成像安全檢查設備違禁物品探測能力測試程序》...
據IEEE《光譜》雜志官網近日報道,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固體能源系統公司”(Solid Energy Systems)有望成為第一家銷售半固體電池的公司。該創業公司稱,與同樣重...
浙江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的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該項研究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納米能源》...
在軍事科技不斷發達的今天,大到一架航母,小到一枚導彈,都能隱形。軍備的“大隱形”時代已經來臨,各國的軍事專家都在研究如何把自家的軍備隱藏起來,不被雷達...
日本奈良科學技術研究院(Na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IST)的研究人員與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的科學家合作,設計出了一款小到足以...
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在零磁場核磁共振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一成果有望推動零磁場核磁共振在生物、醫學、化學以及基礎物理領域中的應用。中國...
目前,大眾汽車的專家們首次利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出工業領域的相關分子,這對于高性能電動汽車電池的開發尤為重要。專家們已經成功完成了對氫化鋰和碳鏈等分子...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公路局基于影響線和無線技術的橋梁快速監測系統課題得到初步認證。它將大大縮短橋梁檢測時間,幫助公路部門實時掌握橋梁動態、維護橋梁運行安...
由國家核研究大學莫斯科物理工程學院教授尤里·拉科維奇領導的科學團隊首次研發出一種可調式微諧振器,可在光和物質之間建立混合能態,利用光來控制分子的化學和...
在儀器儀表與測試測量領域,創新產品與前沿技術的展示交流,始終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5 華南...[閱讀]
自動測試數字化技術加速發展,測試數據成為主要的用戶資產,如何通過海量測試數據的高效分析與挖掘,...[閱讀]
2025年4月19日,在風景秀麗的武夷山莊,深圳市紅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舉辦inptex2025產品研討會。在此次...[閱讀]
4月21,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2025年計量檢測儀器設備采購項目(強檢理化等綜合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