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汽車領域,“智能系統”不再是過去華而不實的宣傳噱頭,開始從深度影響汽車的運行與駕駛方式。未來汽車勢必會利用互聯網向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發展,由此來適應萬物互聯的世界。如何讓駕駛者擁有更加高效便捷的操作體驗,是智能化汽車操作系統的終極任務,目前很多廠商已經瞄準這個未來市場進行了探路。
如今,已進入智能汽車時代,而這里面不僅有蘋果,谷歌等互聯網公司的推動,傳統車企也跟上了革新的步伐,紛紛推出專屬智能互聯系統,它們的出現將會讓車主的用車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簡單。不過,說到優秀先進的智能互聯系統,很多人都會先想到豐田的G-BOOK、通用的安吉星,以及蘋果的CarPlay.......
今天我們來講講另一種黑科技,智能車載系統夜視這一塊的特殊需求。近年來,相關公司憑借在安防等領域紅外監控技術的儲備研發出車載紅外夜視成像技術——熱像儀打入汽車市場 。
需求
我們首先從透霧說起,華北地區的霧霾大家都領教過。對霧霾天氣引起的道路安防應用同樣受到廣泛關注,我們希望更多高科技道路安防設備為霧霾天氣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回顧一下談“霾”色變的那段時期:北京再陷“霾伏”,對此,官方已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以及霾橙色預警。北京多地空氣質量已跌至嚴重污染水平。據預計,今明兩天霾將發展加重,夜間將是此次霧霾過程最嚴重的時間段,監測站點PM2.5接近爆表。

有調查顯示60%的交通事故都發生在夜間及天氣不好的情況下,主要是因為駕車時的視線比較差,汽車速度比較高引起的。尤其是夜間在沒有路燈和霧霾較為嚴重的道路上行駛,受汽車大燈照射距離的限制,行駛會有安全隱患。采用紅外熱像儀作為視覺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能夠在低能見度或者黑暗中清楚觀察車輛前方的信息,也可以看到汽車前照燈照射不到的區域、強光陰影中的行人、車輛。一般汽車大燈的照射距離在100m左右,而紅外熱像儀可以看到450m意外的路況信息。
紅外熱像儀原理特性
紅外小知識——透霧功能
任何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16℃)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光源,即使是冰塊。物體的紅外輻射經過鏡頭聚焦到探測器上,通過探測器產生的電信號進行放大,并數字化到熱成像儀電子處理部分,便可轉換成我們肉眼可見的紅外圖像。即使在光線差的霧霾、沙塵等惡劣氣候下,紅外熱成像技術都能讓我們突破人類視覺障礙,清晰了解到周邊環境情況。
正因為車載紅外熱像儀是通過溫度來成像,所以才具有透霧功能。
霧效果圖
熱成像技術:熱成像技術是能在完全漆黑的環境及各種天氣條件下進行觀測的新型工具,通過使用紅外熱像儀“看清”物體散發出的熱能。紅外熱像儀可生成可見紅外線或“熱”輻射圖像。根據物體間的溫差生成清晰的圖像,即使最小的細節也能纖毫畢現,并且能夠晝夜工作。
紅外神器怎樣在道路交通上如何顯身手?
安裝在機電車上的FLIR熱像夜視系統能夠讓駕駛員在完全漆黑或惡劣天氣狀況下看清晰。與傳統的車頭燈相比,該系統具備超強的潛在風險檢測能力,如軌道上的行人、汽車、動物等。
系統具有良好的標準性、開放性、集成性、安全性、可擴充性及可維護性、設備結構緊湊,軟件操作方便。可根據需要方便地進行網絡逐級匯接,增減各類站級前端設備等;設備結構緊湊,軟件操作方便。24小時全天候監測,無需任何光源,零照度、透煙霧、透水霧監測;IP66高防護等級,可在惡劣天氣下正常運行。系統能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正常工作,具有超強的低溫環境防護,以及抗高溫、高濕度的性能。無論是刮風下雨,酷熱潮濕,還是低溫寒冷,都可以實現不間斷自動監測,保證在北方嚴寒地區以及南方的高溫酷熱地區的輸變電設備工作狀態監測正常進行。
方案優勢
1、在黑暗中觀測,穿透輕煙薄霧
紅外熱像儀探測光譜紅外部分、由所有物質的自身溫度而放射的電磁輻射。根據所記錄的紅外線輻射強度,無論在何種光照條件下,紅外熱像儀均可生成清晰、對比度高的圖像。FLIR紅外熱像儀可用于在完全漆黑的環境下或穿透輕煙薄霧看清前方。
固定式紅外熱像儀常用于信號控制。它們安裝在某一固定位置,指向特定的單一視場角。FLIR Systems還生產安裝在方位/俯仰云臺上的紅外熱像儀。它們能夠360度旋轉、俯仰,以掃描大面積區域。這些紅外熱像儀系統通常還搭載可見光照相機,以便在所有光照條件下獲得最佳視覺效果。
2、道路監控
讓司機們在夜間的道路上看得更遠,更早發現潛在的問題。
盡管如此,自動視頻檢測軟件仍需要可靠的監控錄像進行正常工作。閉路電視攝像機需依靠良好的照明條件發揮作用,因此黃昏或黎明的太陽眩光、夜間車頭燈眩光、陰影、雪、霧、煙或潮濕街面的反光,都會對其造成影響。FLIR紅外熱像儀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在所有天氣條件下,無論有無照明條件,均可生成高對比度熱圖像,完全適合與視頻分析軟件搭配使用。為駕駛員的安全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