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記者3月1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2023年,我國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
工信部11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0月份,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持續回升,出口降幅收窄,效益持續改善,投資穩定增長,地區間營收分化明顯。數據顯示,1—10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2023年7-8月,我國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7-8月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180GWh,同比增長23%。圖片鋰電池環節,7-8月儲能
“上車”是近幾年包括傳感器在內的半導體領域的熱門詞。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動下,車用傳感器正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9月5日,工信部舉行的“工業穩增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支持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
2023年1—7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1%
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產量超過400吉瓦時,同比增長超過43%,鋰電池全行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電池累計出口達56.7吉瓦時,其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還在持續。當下在各個城市,無論是超市入口還是小區門口,隨處可見拿著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的工作人員。繼口罩之后,這個行業的產量也正在高速增長。近日,工信部下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全國總動員的“防疫戰”中,紅外測溫儀(或稱之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設備)是防疫人員手中的重要工具。【專題:萬眾一心抗疫情 紅外測溫儀器企業在行動
一、TPMS芯片行業概述工信部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26149)全票通過技術審查,我國將于2019年1月1日在M1類車上強制安裝胎壓監測,2020年1月1日起所有車將強制安裝。
工信部市場運營司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我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利潤實現同步增長,行業規模穩步擴大。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2402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較1-2月提高7.3個百分點,低于去年同期6.5個百分點。
在“第一屆中國無線電大會”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信息通信部副主任王磊表示,根據電力業務需求和技術經濟分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向工信部提出增補頻率資源的申請。在獲批頻率資源后,公司將規劃建設230MHz電力無線專網,有效解決電網末端“最后一公里”接入難題。電力通信網的基本目標是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是電網的第二張實體網絡,緊密依托電網發展而建設,是電力調度自動化、繼電保護、穩定控制、ERP客服等系統的“神經網絡”。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信息通信)》和《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電子產品和服務)》,全面推動車聯網產業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大力建設融合創新生態體系,促進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業務加快發展。
據工信部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6.85萬臺,2016年增加至 7.2426萬臺,2017年突破10萬臺。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使用也同期占比世界35%。另外,據知名投資機構預測未來一到三年內工業機器人趨勢,到2019年,機器人的應用量將增加三分之一,60%的G2000高新技術廠商將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的部署。
近日,工信部印發《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將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近日,工信部正式下發《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簡稱“指南”)。為了貫徹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工信部于2016年4月啟動了該指南的編制工作,于2017年11月20日正式印發。
日前,《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工信部的正式發布下,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到2020年,我國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到2020年,中國將培育十家百億元規模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這也就意味:2017年~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有望增加3800億元,相對于2012年~2016年的快速發展,其年均增幅將進一步增大。
近年來,行業需求仍在不斷推動著儀器儀表的發展。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焦點,物聯網多領域的應用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了無限機遇。在新需求的沖擊下,也越來越與市場的需求同步。今日,在2017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擁有巨大物聯網場景和市場的中國,有望抓住技術革命機遇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領跑。 目前
近日,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羅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繼續推進《中國制造2025》要優先發展兩個核心基礎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重點突出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云計算、大數據、虛擬顯示、綠色計算、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等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而新材料產業要著力突破一批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先進鋼鐵材料、石化材料等先進基礎材料。
5月4日召開的2017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上,劉利華說:“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呈現出應用強、基礎弱的‘倒三角’形態。”劉利華表示,在先進制造工藝、基礎原材料、核心設備等關鍵基礎領域,我國距離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核心產品仍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高居我國各種產品進口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