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5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代表,也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擬于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由“論壇”“博覽會”“大賽”三大版塊構成,以“共創智慧新動能 共享開放新時代”為主題,凝聚全球共識、促進全面交流、共創智慧未來。
為進一步提升標準技術水平,優化標準體系結構,近日,《環氧乙烯基酯樹脂》等505項行業標準計劃項目和《半導體器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7部分:內部水汽含量測試和其它殘余氣體分析》等53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正式公示(見附件1、2),截止日期為2018年5月28日。業內人士可積極諫言,為行業規范發展出謀劃策。
近日,華為在深圳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舉辦了第十五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并宣布將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5G手機。有外媒猜測華為Mate 30很可能將成為華為首款支持5G的設備。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聞庫表示,希望2019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5G手機。按照規劃,預計2019年元旦前進行首批5G芯片的流片,并在春節前后完成。2019年上半年,開展商用基站建設,下半年生產出首批5G手機。
4月22日,在福州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峰會上表示,預計2019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5G手機。除了推出5G手機,在商用計劃上,中頻段上還將分別部署3.5G和4.9G兩個頻段,以有效地支持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垂直應用。
據悉,從2018年開始,我國將在推動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升級的基礎上,在工業領域逐步部署IPv6、窄帶物聯網(NB-IoT)、軟件定義網絡(SDN)、5G等先進技術,并以此形成成熟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和生產體系。工信部透露,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將初步形成,有望建成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能夠支撐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的企業級平臺。
4月13日,工信部發布了140項行業標準,其中涉及球閥、三通閥、傳感器、測汞儀、熱式質量燃氣表等儀器儀表行業標準。公示截止日期2018年5月14日。
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對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測試車輛等提出要求,明確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自主選擇測試路段、受理車輛申請和發放測試號牌。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更多實際道路測試。此外,《管理規范(試行)》明確,測試車輛應當遵守臨時行駛車號牌管理相關規定,未取得臨時行駛車號牌,不得上路行駛。
為提高產品的競爭活力,促進相關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近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玻璃纖維增強聚氯乙烯復合管和管件》等33項行業標準外文版申請立項項目的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3月20日,業內人士可積極諫言,為行業規范發展出謀劃策。
近日,MWC2018的召開再次讓5G通訊技術成為了焦點。大會上華為首次展示了5G商用芯片巴龍5G01以及終端設備,無獨有偶,國產另一通訊業巨頭也帶來了旗下的5G原型機。按照國家工信部的規劃,國內將在2020年實現第五代通訊技術的商用,目前中國移動、電信、聯通都在加緊建設國內5G試用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4G用戶最多的移動已經宣布會在明年底實現自家5G通訊的商用,率先搶占市場。或許你認為5G離你還很遙遠,不過它發展的速度比你想象中要快得多。
近期,根據計量工作的總體安排,工信部將2018年申請立項的《汽車操縱穩定性測試儀校準規范》等107項行業計量技術規范計劃項目和項目建議書予以公示,截止日期為2018年3月14日。根據申報項目匯總表,此次項申請立項的107項行業計量技術規范項目,涉及機械、石化、建材、輕工、紡織、有色、通信、電子、民爆等行業。包括各行業測試儀、測定儀、試驗儀、檢測儀,以及紫外老化試驗箱、直流輝光放點質譜儀、便攜式氣象色譜儀、X射線衍射儀等儀器校準規范。部分項目整體如下:
2018年,工信部繼續加快標準制定步伐,多項行業新鮮出爐,并涉及多種儀器及分析法。其中,1月份公示的電子類儀器標準中就涉及檢測儀、電子元器件、半導體器件、測量儀等儀器。1月11日,據工信部最新通知顯示,按照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背投影顯示屏拼接系統驗收規范》等29項電子行業標準和《印制板制圖》等37項電子行業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近期,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3GPP首個5G新空口(NR)標準正式凍結并發布。時隔一個月,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將推動5G系統設備基本達到預商用水平,為后續5G規模試驗和手機入網檢測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1月26日,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京召開。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家認為,到2025年,《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重點領域和23個優先方向的發展水平將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狀。
2018年1月30日消息,今日工信部召開2017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我國在大飛機、集成電路、新材料、飛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5G、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近日,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規范正式發布。作為實現我國5G商用的關鍵一步,三階段測試聚焦系統方案驗證,實現基于3GPP 5G標準版本,研發5G預商用設備,培育完善的5G產業鏈的目標。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借三階段測試之機,我們希望用一年的時間,使得5G產業鏈達到預商用目標。
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緊跟世界發展趨勢,增強發展質量優勢的關鍵所在,牢牢把握這一主攻方向,對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對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近日,工信部、國家標準委組織開展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工作,形成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征求意見稿)。
2018年1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在北京組織召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范”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任評審專家組組長,來自“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的總師和副總師、通信科技委、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權威專家,基礎電信企業、國內外設備和芯片制造企業等產業鏈代表參加了評審。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及工信部相關司局參加了會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推動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方案》中特別提出,儀器儀表行業作為機械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重點發展高分辨率光譜儀、質譜儀、色譜儀、超寬帶高分辨率數字存儲示波器等科研儀器。
7月28日電,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7月28日在京召開。其中提到,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培育。啟動促進工業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行動,完善人形機器人、物聯網、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發展政策。完善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提升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文化,促進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哈長沈大產業科技創新走廊
7月31日,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