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消息稱,太陽風暴帶來的磁場變化以及輻射或對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產生影響,太陽活動也將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而現在工程師們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以減少太陽活動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影響。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還在努力獲取應付惡劣天氣,比如雪天的技能;但是,現在看來,過度的太陽活動對于自動駕駛這一未來科技也將是一個大麻煩。太陽風暴將帶來威脅,太陽能量大量噴發將引起強烈的磁場活動與輻射。盡管部分太陽風暴對于人類司機來說,影響并不大,但是它們卻可以切斷汽車全球定位系統以及提供地理信息衛星之間的數據連接。而這對于未來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將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位于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高地觀測臺主任斯科特·麥金托什(Scott McIntosh)警示稱,當一輛重達5000磅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設定從A點到B點的路程之時,自動駕駛系統可不能過度依賴于GPS系統。當遭遇到太陽風暴引發麻煩時,大量的自動駕駛汽車或不得不靠邊停車,等待系統恢復正常。麥金托什表示:“從精算的角度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這種情況的后果將是一系列事故,而行業將因此遭罪。”
太陽風暴5個等級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影響
據了解,太陽風暴被分為5個等級,而最高級別的風暴可以摧毀國際電網,致使衛星無法工作,并摧毀太陽照射一面的無線電通訊。麥金托什還設想了一種極端“太空氣象”情況,不管人類司機還是自動駕駛系統,都可以感知到太陽活動的侵擾。
3年前,美國向100萬英里遠(約161萬公里)的外太空投放了一顆衛星,衛星的主要工作則是無限期觀測太陽活動。當太陽風暴來臨之時,美國太空天氣預測研究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則負責起預警工作,向公共事業部門、航空公司以及那些嚴重依賴空中數據的行業發出警示信息。通常而言,在帶點粒子開始產生破壞作用之前,地球可以提前30至60分鐘獲得警示信息。
去年9月,這個系統開始顯現成效。當衛星記錄到兩次日冕大規模噴射活動之后,其中一次的嚴重程度被評定為3級,那些飛往極地的航班則成功重新規劃了線路。麥金托什表示:“這便是借助文明與科技,我們在進行的工作。”
現在的好消息則是,這段時間內,太陽活動相對穩定。太陽活動基本上以11年為一個周期,上一次活動高峰出現在2014年4月。因此,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看起來正處于太陽活動相對穩定的一段時間。
其他問題對自動駕駛的影響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太陽或還將帶來其他問題。地球將受到一系列日冕洞(coronal hole)的影響。太陽的帶電磁粒子往往會以弧線形式返回至原處,但是,當例子沒有返回并迸發至外太空時,日冕洞便出現了。與太陽風暴一樣,日冕洞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也有著影響,但是它們的影響程度可能沒有那么大。
自動駕駛背后的工程師們同時也在開始采取措施以消除太陽活動對于技術的影響。絕大多數自動駕駛系統都是基于一系列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組成的導航系統,傳感器們可以實時讀取周邊環境,并與汽車的電腦控制系統實時對話。遠距離智能,比如到下一個高速公路出口這方面的數據則被存儲在了高精度地圖之中,地圖也市場更新以保證數據準確。這意味著,一輛依賴于Autopilot軟件的特斯拉或者自動駕駛的Waymo的安全上路并不需要GPS定位系統。
英偉達汽車業務部分高級負責人丹尼·夏皮羅(Danny Shapiro)表示,當出現太陽擾動時,至少自動汽車汽車能夠有足夠的冗余,它們可以沉著安全的靠邊停車。英偉達是世界知名的芯片制造商,并為優步以及其他一系列汽車制造商提供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系統。即便線上連接遭受了影響,但是,自動駕駛汽車還可以非常安全的運行。
夏皮羅表示:“在進行變道或者區分自行車專用車道時,通過非常精密的測量,系統并沒有時間接收所有的數據,并將它傳輸至云端并返回。而只有當人們詢問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最快到達星巴克時,人們才會用到云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