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電路的調試順序一般按信號流向進行,將前面調試過的電路輸出信號作為后一級的輸入信號,為最后統調創造條件。
5、總體調試
選用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的數字電路,應完成可編程邏輯器件源文件的輸入、調試與下載,并將可編程邏輯器件和模擬電路連接成系統,進行總體調試和結果測試。
在調試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做好記錄,以確保實驗數據的完整可靠。
四、電路調試中注意事項
調試結果是否正確,很大程度受測試量正確與否和測試精度的影響。為了保證測試的結果,必須減小測試誤差,提高測試精度,為此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正確使用測試儀器的接地端。使用地端接機殼的電子儀器進行測試,一起的接地端應和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在一起,否則儀器機殼引入的干擾不僅會使放大器的工作狀態發生變化,而且將使測試結果出現誤差。
根據這一原則,調試發射極偏置電路時,若需要測試Vce,不應把儀器的兩端直接接在集電極和發射極上,而應分別對地測出Vc和Ve,然后二者相減。若使用干電池供電的萬用表測試,由于電表的兩個輸入端是浮動的,所以允許直接跨接到測試點之間。
2、測量電壓所用儀器的輸入阻抗必須遠大于被測處的等效阻抗。若測試儀器輸入阻抗小,則在測量時會引起分流,給測試結果帶來很大誤差。
3、測試儀器的帶寬必須大于被測電路的帶寬。
4、正確選擇測試點。同一臺測試儀器進行測量時,測量點不同,儀器內阻引起的誤差將大不同。
5、測量方法要方便可行。需要測量某電路的電流時,一般盡可能測電壓而不測電流,因為測電壓不必改動電路。若需知道某一支路的電流值,可以通過測取該支路上電阻兩端的電壓,經過換算而得到。
6、調試過程中,不但要認真觀察和測量,還要善于記錄。記錄的內容包括實驗條件,觀察的現象,測量的數據、波形和相位關系等。只有大量的可靠的實驗記錄與理論結果相比較,才能發現電路設計的問題,完善設計方案。
五、調試中排查故障
要認真查找故障原因,切不可一遇故障解決不了就拆掉線路重新安裝。因為如果是原理上的問題,即使重新安裝也解決不了問題。
1、故障檢查的一般方法
對于一個復雜的系統來說,要在大量的元器件和線路中準確地找出故障是不容易的。一般故障診斷過程,是從故障現象出發,通過反復測試,做出分析判斷,逐步找出故障的。
2、故障現象和產生故障的原因
1)常見的故障現象:放大電路沒有輸入信號,而有輸出波形。放大電路有輸入信號,但沒有輸出波形,或者波形異常。串聯穩壓電源無電壓輸出,或輸出電壓過高而不能調整,或輸出穩壓性能變壞、輸出電壓不穩等。震蕩電路不產生震蕩,計數器波形不穩等等。
2)產生故障的原因:定型產品使用一段時間后出故障,可能是元件損壞,連線發生短路和斷路,或者條件發生變化等等。
3、檢查故障一般方法
1)直接觀察法:檢查儀器的選用和使用是否正確,電源電壓的等級和極性是否符合要求;極性元件引腳是否連接正確,有無接錯、漏接和互碰等情況。布線是否合理;印刷板是否短線斷線,電阻電容有無燒焦和炸裂等。通電觀察元器件有無發燙、冒煙,變壓器有無焦味,電子管、示波管燈絲是否亮,有無高壓打火等。
2)用萬用表檢查靜態工作點:電子電路的供電系統,半導體三極管、集成塊的直流工作狀態(包括元、器件引腳、電源電壓)、線路中的電阻值等都可用萬用表測定。當測得值與正常值相差較大時,經過分析可找到故障。
順便指出,靜態工作點也可以用示波器“DC”輸入方式測定。用示波器的優點是,內阻高,能同時看到直流工作狀態和被測點上的信號波形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擾信號及噪聲電壓等,更有利于分析故障。
3)信號尋跡法:對于各種較復雜的電路,可在輸入端接入一個一定幅值、適當頻率的信號(例如,對于多級放大器,可在其輸入端接入f,1000 HZ的正弦信號),用示波器由前級到后級(或者相反),逐級觀察波形及幅值的變化情況,如哪一級異常,則故障就在該級。
4)對比法:懷疑某一電路存在問題時,可將此電路的參數與相同的正常的參數(或理論分析的電流、電壓、波形等)進行一一對比,從中找出電路中的不正常情況,進而分析并判斷故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