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R熱像海事陀螺穩像系統;FLIR熱像視頻跟蹤系統;帶有雷達與視頻聯動功能;搭配成套船用計算機、海事信息處理軟件平臺,且本系統既能實現自動控制,也能實現手動控制;FLIR紅外熱像制冷系列觀察10KM ,紅外熱像非制冷系列觀察3KM;FLIR的產品,既能前端控制,也能后端控制,還可設置控制優先級別;既能縱向傳遞信息,也能實現網絡信息共享;實現對監控區域全天候偵察監視,及時可靠,形象直觀地獲取海域、低空異常情況等要求。
高端的光電系統與雷達聯動實現了雷達目標信號與光學圖像相聯動的遠程監控,將大大提高目標搜索和跟蹤的速度和精度,提高了對海偵察情報效益。由于該系統還可遠程傳輸和控制,因此可廣泛的應用于海上搜救,環保監測等環境極其惡劣的重要場所。
海軍實驗性態勢感知系統(SAWS),包括兩個放置在航空母艦艦頭和艦尾的光電紅外傳感器,能提供360°監視能力
軍用光電紅外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傳感器融合,多種類型的傳感器融合及建立相對數據提供產品的軟件是長遠發展的關鍵。它和傳感器一樣成本高昂,解析更多數據需要縮減原始數據與實用信息之間的時間。
方案需求分析
在技術上無人艇相對于無人機的技術難度更大:
海況比空中更復雜。空中主要考慮空氣動力學,而無人船面對的則是水,流體不僅要面對推力,更要面對各種涌動。因此,流體的建模非常復雜,而且現在一直做的都不是特別好,這是目前行業性的難題。
海上的障礙物更多。無人機空中飛行的障礙物是相對較少的,而水面行駛則要面臨包括島礁以及其他船只等各種障礙物。
無人機一般風過大時便不能起降了,但無人船則要求承受更大的風浪,無人船除了生命保障系統外,其他系統跟有人船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這些都意味著無人船的避障相比無人機會難更多。
“船在海上的姿態會有 3 個自由度的運動,俯仰、偏航和滾動。所以,控制系統是無人船的核心也是難點。”張海波表示。
據了解,控制的基本過程主要有三步,首先是輸入,通過各種傳感器找到無人船的狀態,并比較這個狀態跟理論狀態有沒有偏差,然后通過設定的控制規律修正這個偏差,之后再測量輸入,循環往復。張海波介紹其中便涉及到 3 個技術難點:
問題一,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無人船周邊的情況,可能會用到各種傳感器,包括雷達、攝像頭、聲吶等等,但問題就在于如何融合這些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張海波表示,在實驗室環境中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但到了產品化方面還是有些困難。
問題二,對無人船而言制導也是一個難點,知道了無人船的狀態,但怎么修正?其實即使是對于稍微簡單的空氣,由于溫度等因素,人類也是很難做出一個標準方程的,因此需要進行大量的風洞試驗,而流體則更復雜,需要做類似風洞試驗的實地測試。而且,即使是通過了這個試驗,其與真實海況也還是不一樣的。
問題三,如何執行制導方案?由于慣性,船制動和倒車的滯后是很長的,如何操作船上的舵之類的設備也是一個問題。
方案原理分析
光電系統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