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磁粉與非熒光磁粉的探傷原理完全相同,即首先在被探傷的鐵磁性工件上建立一個磁場,當工件表面或近表面材料有不連續缺陷時,會切割工件表面的磁力線,從而形成缺陷部位的漏磁場。這種漏磁場就會吸收顆粒極細微的磁粉,形成肉眼可見的磁痕通過觀察磁痕是否存在及其分布來確定工件表面(或近表面)有無缺陷和缺陷分布情況,并將其與相關標準規定的界限判斷被檢工件是否合格,以達到探傷的目的。熒光磁粉是在非熒光磁粉顆粒的外表面均勻涂敷了一層熒光物質制成的,因而熒光磁粉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磁性和合適的粒度外,還應具有適宜的熒光強度熒光磁粉顆粒中的熒光物質在紫外線燈的照射下,發出黃綠色的熒光。具體而言,紫外線燈(即黑光燈)通電后,發出33O~390nm的長波紫外線,熒光磁粉面的熒光物質,在紫外線燈照射下,產生電子躍遷,從而激發出 5l0~550nm的黃綠色可見光。在磁粉探傷中,被檢工件磁化時,如工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裂紋、氣孔等缺陷,該缺陷處的漏磁場將吸引聚集探傷過程中施加的磁粉,形成磁痕,這種帶熒光物質的磁粉在紫外線燈的照射下,激發出對人眼十分敏感的黃綠色可見光,從而達到探傷的目的。
熒光磁粉探傷法與非熒光磁粉探傷法比較,有如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