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滯是指與被測變量變化方向有關的測量靈敏度變化(見圖4)。這可能是導致某些濕度傳感器測量不確定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傳感器采用極易附著水分子的材料制造而成。如果規定的精度未標明是否包含濕滯,那么造成這一測量不確定性的原因就會變得不明確。此外,如果校準順序僅按一個方向進行,濕滯的作用在校準過程中將不會顯示出來,而如果技術規范中忽略了濕滯,那么也將無法掌握測量中的濕滯水平。維薩拉薄膜聚合物傳感器的濕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并且始終在規定精度之內。
溫度和壓力等環境條件也會對測量精度產生影響。如果溫度依賴性未確定而工作溫度變化劇烈,那么可重復性可能就會受到影響。規定的技術指標規范既可能適用于全量程工作溫度,也可能適用于特定、有限或“常規”的工作溫度范圍。如果沒有明確的說明以這種方式表示的技術規范將在一定的溫度范圍處于無法確定的狀態。
穩定性和選擇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測量儀表的靈敏度可能會因老化而發生變化。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作用可能會因受到化學品或其它環境因素的干擾而加速。如果未確定長期穩定性,或者如果制造商無法提供常規校準周期的推薦值,那么技術規范實際上僅代表了校準時間內的精度。靈敏度的緩慢變化(有時候被稱為漂移或蠕變)的危害在于其難以發現,且可能會導致控制系統的潛在問題。
選擇性可定義為儀表對于除實際被測量氣體以外其它因素變化的低靈敏度。例如,在含有某些化學成分的大氣中進行的濕度測量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測量值實際上會受到該化學成分的影響。此類影響可能為可逆的,也可能為不可逆的。其對某些化學品的響應可能會相當緩慢,而這種對化學品的交叉靈敏度很容易被誤認為漂移。具有良好選擇性的儀器不會受到除實際被測量氣體以外任何其它因素變化的影響。
校準與不確定度
如果測量讀數與標準基準出現偏差,可以對儀器的靈敏度進行校正。該過程被稱為調整。在單點上進行的調整稱為零點偏移校正;兩點調整則為針對零點偏移和增益(敏度)的線性校正。如必須要在多個點上對測量值進行調整,那么可能會導致測量的線性度較差,需要采用非線性多點校正對其進行補償。此外,如果調整點與校準點相同,那么調整點之間的測量質量仍然無法得到驗證。
當儀表經過調整之后,表明已通過校準對其精度進行驗證。校準有時候容易與調整混淆,校準是指將被測值與被稱為工作標準的已知基準進行比較。工作標準為可溯源鏈條中的第一環,它處于一系列校準和標準的最末端,并可追溯到原始的校準和標準。雖然許多根據特定標準進行校準的儀表可能彼此之間的準確度較高(高度精確),但如果無法確定校準的不確定度,那么與原始標準的絕對精度則無法驗證。
校準可溯源性表示一直到原始標準的測量、基準和相關不確定度鏈條已知且已經經過專業化記錄處理。這樣就可實現對校準標準不確定度的計算,并可確定儀表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