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大軍中,“體脂率”這一專業術語也變得大眾化。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在市面上,各種體脂秤、體脂儀熱銷,甚至相關的APP也被開發出來,都稱可以準確測量出人體內的脂肪含量。但這些檢測體脂的儀器到底準不準呢?
疑問:體脂儀測脂到底準不準?
王先生體形偏瘦,不過他最近也迷上了健身,原來,他想通過鍛煉,增加自己的肌肉含量。來到健身房,教練首先讓他握住一個小儀器,說是要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王先生使用的體脂儀類似一個秒表,使用時,只需用手握住,就能測出具體數值。對此,他有些疑惑:“這么一個東西,能準確測出來嗎?”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出售的體脂儀大部分利用的是人體阻抗原理測脂肪比例,這種方法的專業術語叫做“BIA”,其原理是脂肪組織因水分含量低而不導電,肌肉等細胞組織因含水量高而導電性能好,由此根據人體的電阻抗推定脂肪和其他組織的比例。
對比:測量方法不同差異明顯
目前世界范圍內公認比較準確的體脂測量方法是“DEXA”(雙X光吸收測定法)法。不同于“BIA”測量法,這種方法是將身體分為三間隔模型,測量身體脂肪組織、非脂肪組織和骨骼的含量。
上海體育學院曾經做過的一項研究中顯示,20歲至29歲和50歲至59歲之間的男性測試者,使用“DEXA”法測量體脂,要比某品牌體脂儀(BIA測量法)數值??;30歲至49歲的男性測試者,使用“DEXA法”測量出的數值,比某品牌體脂儀(BIA測量法)數值大。而20歲至59歲的女性測試者,使用“DEXA”法測量,比某品牌體脂儀(BIA測量法)數值大。
不難看出,針對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測試者,“BIA”體脂儀測量的結果與DEXA法測量的結果之間存在不小的差異。
專家:廠家不同體脂儀測量結果也不同
“體脂儀、體脂秤測出的數據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比A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副教授楊勇介紹,市面上常見的體脂儀,有的是通過雙手握住兩個電極,有的是雙腳踩在兩個電極上,都是讓電流在人體內形成一個回路。但人體是個很復雜的物體,各個部位的電導率是隨著含水量、礦物質含量等不斷變化而變化的。
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研究員江崇民告訴記者,在科學研究中,建議使用“DEXA法”測量體脂率。這種方法相對準確,但是費用也非常高昂,一套儀器的價格高達百萬元。市面上常見的體脂秤、體脂儀,大部分利用生物電阻抗法(BIA)測量,不同廠家生產的儀器,由于電極數量不同、建立評估標準的樣本和參照系不同,其數值的準確度也有一定區別。不過,這種方法測量出來的體脂率和DEXA法的測量結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江崇民介紹,測量身體脂肪含量的方法,還有BMI(身體質量指數)公式法、皮脂鉗測量法、水下稱重法,但它們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比如水下稱重,需要測試者在水里憋一會兒,把肺里的氣吐出來才行。這種方法非常麻煩,只能在實驗室里進行,而且準確度也有待商榷。皮脂鉗測量雖然簡便,但是需要在多部位進行測量,測試過程中易產生數據偏差。[pagebreak]
到底哪種方法測體脂簡便又靠譜呢?江崇民介紹,市民可以利用BMI公式進行自測。通過這個公式,BMI值在18.5到24的區間內,就屬于正常,24到28,就是超重,高于28的,那就是肥胖了?!斑@里面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認定體重超標是脂肪超標。如果是肌肉較多的人也用這種方法,就會出現‘誤診’了?!?/span>
5種常見的體脂率檢測方法
1、BMI公式法
體脂率=(1.20×BMI) (0.23×年齡)-(10.8×性別)-5.4
性別為男性時,性別取值為1,而為女性時,性別取值為0。知道自己的體重身高,就能估算出脂肪率。
2、皮脂鉗測量法
使用皮脂鉗時,左手拇指和食指將所測部位的皮膚捏緊提起。然后將張開的皮脂鉗從距離手指捏起部位1cm處鉗入。讀出指針的數值并記錄下來。再根據相應的公式計算出自己的體脂率。
3、BIA測量法
家用的和健身房的體脂儀基本上都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它的原理是,利用肌肉是良導體而脂肪是絕緣體的特性,通過不同的電極向人體發射電流,進而測量人體電阻,再將測試結果代入含有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的方程式,來計算人體脂肪含量和比例。
網上最便宜的體脂儀只需百元左右。但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點是,身上如果有金屬的話,會對電阻測定結果造成干擾,所以測量的時候不能戴任何首飾或者手表,也不能穿有金屬拉鏈的衣服。
4、DEXA測量法
這類方法很多,包括密度法、雙能X線吸收法、斷層掃描法和核磁共振法等,但這些測量方法都需要高端儀器。通過一強一弱兩束X光線穿過受試者身體,根據這些數據得出被測者體脂含量。
5、水下稱重
還記得阿基米德的故事嗎?他把王冠和一樣重量的黃金分別放入兩個盛滿水的容器內,如果溢出的水一樣多,說明它們密度相同,是一樣的物質,如果溢出的水有差別,說明皇冠被掉包。這與水下稱重的原理相同。
但水下稱重操作起來極其復雜,它需要受試者分別在地面上和水下稱重,然后對比兩個體重值。因為脂肪多浮力就大,在水下體重就輕,利用公式就可以從體重差中知道脂肪的含量,最后這樣反復測量幾次得出一個相對準確的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