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集團麾下的第12家上市公司或是川儀股份。近期,國機集團斥資約24億元受讓川儀股份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權,開啟了分步控制公司的進程。
千億央企巨頭國機集團再度出手。
1月14日,川儀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直接控股股東四聯集團以23.93億元的交易價格,將所持公司19.25%股份,轉讓給國機集團或其新設全資企業。
而這,便是國機集團入主川儀股份的第一步。
根據公告,此次股權受讓是為獲得控制權統一安排下的一部分,未來國機集團或其新設全資企業將進一步受讓四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川儀股份不低于10%的股份。
據悉,川儀股份為國內自動化儀表頭部廠商,近年來受益于國產替代,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然而,目前川儀股份所擁市占率相較歐美一線大廠仍有差距。伴隨著國機集團的到來,或能出現新的機遇。
國機集團欲入主川儀股份
川儀股份或將易主。
川儀股份宣布,公司直接控股股東四聯集團和國機集團近日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四聯集團將所持公司19.25%股份,總計9884.17萬股,轉讓給國機集團或其新設全資企業。
根據公告,此次交易轉讓價款合計達23.93億元;轉讓價格為每股24.206元,相較公告當日22.11元的收盤價溢價約9.48%。
著眼股權結構,截至公告發布日,四聯集團持有川儀股份30.08%股份,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渝富控股通過四聯集團、渝富資本、重慶水務控股合計持有48.61%股份,公司實控人為重慶國資委。
若此次股權轉讓落地,川儀股份控股股東四聯集團、渝富資本、重慶水務控股仍將掌控公司29.36%股份比例,因此重慶國資委對于公司的實控地位暫時不變。不過,國機集團或其新設全資企業此后仍將有受讓股份的動作,其最終目的在于獲得川儀股份控制權。
川儀股份表示,本次股權受讓是為獲得控制權統一安排下的一部分,與后續進一步受讓股份直至取得控制權互為前提。
據悉,本次《股份轉讓框架協議》簽署后12個月內,國機集團或其新設全資企業進一步受讓四聯集團及/或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川儀股份不低于10%的股份,且連同本次交易累計不超過30%。
穿透股權發現,國機集團實控人為國務院。這意味著在未來一系列交易成功落地后,川儀股份將從重慶地方國企變成央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出手”川儀股份前的1月9日,國機集團剛與重慶市政府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彼時,國機集團董事長張曉侖稱:將加大在渝投資力度,加快布局優質項目。
對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川儀股份提及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并指出可以推動儀器儀表產業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資料顯示,川儀股份與國機集團同屬機械行業,2024年上半年,公司工業自動化儀表及裝置業務取得營收33.27億元,占收入比例的88.86%。
有利國產替代提速?
近年來,川儀股份的業績水平提升了一個層次。
2020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873億元、3.928億元、5.292億元、6.451億元,同比增速達91.8%、36.71%、34.72%、21.91%;相比較之下,2009至2019的十一年間,公司扣非凈利潤在7190萬至1.498億元范圍內波動。
業績上漲的背后,自動化儀表國產替代加速是促成川儀股份成長的重要原因。
以自動化儀表中控制閥細分領域為例。據“控制閥信息”數據,2015年至2023年間,前五十控制閥企業中,國產品牌銷售額由約61億元增長至約1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13%,外資品牌銷售額由約125億元增長至約2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只有約7%。
同期,控制閥產國產品牌份額也由約33%上升至42%,九年間增加約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