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8年前,懷著初生牛犢的沖勁,郝正宏孤身一人來到上海,“闖進”彼時對自己來說還很陌生的儀表研發領域。18年后,他已是上海洛丁森工業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并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等諸多榮譽。作為公司核心的創始股東之一,他始終堅守在研發一線,所參與研發的高端測控儀表,廣泛應用于石化、軍工、核電、光熱新能源
宋克非在調試設備。受訪者供圖20多年前,有個小女孩在學校門口等媽媽來接自己,從白天等到天黑。女孩在看到媽媽的那一刻,立即笑著跑到跟前說:“媽媽,我哪兒都沒去就在這兒等你。”20多年后,小女孩即將獲得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博士學位,而她的媽媽一直投身于自己熱愛的航天事業,作為項目主任或副主任設計師先后參加了
“同年,產品銷售額從只有不到10萬元躍升到近500萬元。在國外容柵技術專利對容柵測量的封鎖下,我們成功申請絕對位置圓容柵專利技術,為我國容柵測量技術打開另一扇大門。”桂林市晶瑞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堅回憶起近年來公司的轉折點,和記者分享勝利的喜悅。桂林市晶瑞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專注水平/角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有一群科學家默默耕耘在紅外探測新天地中。他們為航天遙感衛星研制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這個視野更廣闊的“眼睛”可以讓衛星在幾百公里甚至幾萬公里外的太空不分晝夜地俯瞰地球、仰望星空,看得更多、更遠、更清晰。研究員何力就是其中一員。
C114訊 7月3日消息(南山)電子測試與測量儀器,是衡量最終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的“尺子”,是工業轉型升級和科研領域的重要工具。行業因涉及多學科交叉,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且對國民經濟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據相關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的68.4%、諾貝爾化學獎中的74.6%的成果,都是借助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的。我國在儀器儀
國內智能汽車傳感器市場空間是一塊誘人的蛋糕。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將“觸角”伸向這一市場的企業逐漸增多,在該領域企業并購也不斷出現。綜合來看,目前的行業并購仍以擴大業務為主,有企業借收購跨界進入傳感器新領域,也有企業注資第三方企業以補齊短板,而被收購方多數是細分領域的專業企業。那么
全球每三部手機,就有一部手機中的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來自瑞聲科技。這家電子元器件領域的國際龍頭企業,近年來正朝著千億MEMS傳感器賽道快速沖刺。回顧2022年,瑞聲科技的兩個舉動吸引行業關注。一是MEMS事業部更名為傳感器及半導體事業部(下文簡稱“SSE事業部”),二是在消費電子行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去年傳感器及半
作為一家扎根廣州、布局全國的國有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廣電計量成立20年間,營收規模從不足300萬元增長至26.04億元,增長超過800倍,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步。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呼喚,廣電計量如何推動自身“轉型升級”,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近日,廣州無線電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廣電計量董事長李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止。近年來,我國在月球和火星探測上取得了良好的進展。談及這些進展,就不得不提到以“測月雷達”等為代表的深空探測雷達技術。“測月雷達”就像“CT”一樣,搭載在月球車或火星車上,對月球和火星進行表面穿透成像;它也是月壤結構探測儀鉆取采樣的“眼睛”,為
向勞動者致敬紅外探測器,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個陌生而又高精尖的東西。紅外探測器能通過可探測物體發射的紅外輻射信號,在無可見光或有障礙物遮擋的條件下識別目標。因此,紅外探測器也被稱為沒有光也能看到的“火眼金睛”。誕生之初用于軍用領域的紅外探測器,現在在民用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2023年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消息(田小夢)說到颯特紅外這家企業,紅外熱成像職業界恐怕無人不知,不只是因為他是我國榜首家民營紅外熱成像企業,更因為他在30多年的開展進程中發明了多項“榜首”,這些“勇于吃螃蟹”的創始之舉,首先打破了一些由國外熱成像巨子樹立的技能壁壘,也掀開了中國熱像儀簇新一頁。比方,北京三恩自動化技能公司(
前言近年來,傳感器產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傳感器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物聯網的未來已來,傳感器的爆發期也將到來。圍繞“如何發展和進一步推動湖南省傳感器產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背景下的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為主題,湖南傳感器產業促進會特推出【傳感人物】系列報道,采訪該領域的行業領袖大咖和專家,探尋科
毫米波傳感器越來越熱。近期,有消息爆出特斯拉重新啟用之前拋棄的毫米波雷達,為行業增添了新的“爆點”。去年3月,華為首次將毫米波傳感技術應用于家庭,“毫米波”一度登上了熱門詞。與此同時,一批國內外企業的大額融資報道,顯得毫米波傳感器格外“吸金”。作為一種非接觸式傳感技術,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具有感測精準、
“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感謝我們的國家,為科技人員創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高華科技董事長李維平動情地說,“還要感謝我的夫人,以及創業伙伴們的默默付出和支持。”作為一家錨定高可靠性傳感器和傳感器網絡系統企業,高華科技在傳感器設計、封裝與測試、傳感器網絡系統方面,技術積累深厚,其產品在軍用和工業領域
伴隨著無線技術、放大技術及集成電路不斷地進步,腦電信號的采集和應用在可穿戴、腦信號溯源、疾病診斷、人機交互、醫療健康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無創地從人體表面采集高質量的腦電信號一直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開發一種便攜、穩定的腦電傳感器用于獲取高質量的腦電信號成為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科研儀器是個特殊行業,科學家不親自做產品,是很難做好的。我曾經只想做個教授,不想做更復雜的技術轉化工作。不過,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我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爭取做出些成績,造出最“懂”科學家的儀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黃韶輝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黃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