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廢氣成為大氣污染重要來源
機動車的大量使用雖然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但是機動車的大量使用也為城市環境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影響,如交通堵塞,又如尾氣排氣成為主要的城市大氣污染源,造成大氣環境質量的惡化。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19)》,統計了2018年全國移動源環境管理情況:機動車等移動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初步核算為4065.3萬噸,其中一氧化碳(CO)3089.4萬噸,碳氫化合物(HC)368.8萬噸,氮氧化物(NOx)562.9萬噸,顆粒物(PM)44.2萬噸。
自從機動車全世界普及后,機動車尾氣污染已成為了全球性問題。資料顯示,機動車尾氣成分相當復雜,有100多種以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CH)、碳氫氧化合物(HCO)、氮氧化物(NOx)、顆粒物及鉛的化合物等。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對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政策、標準推動機動車尾氣檢測行業發展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便開始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從1983年開始,我國陸續頒布多個測量方法標準,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體系。近年則有2017年7月27日,環保部針對機動車排放超標問題發布《在用柴油車排氣污染物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遙感檢測法)》。2018年9月27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GB 18285-2018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和《GB 3847-2018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要注生產企業在機動車環保檢測系統硬件設施與軟件部分的升級,推動了國內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行業的全新發展。
遙測是采用光譜吸收定律—郎白比爾定律,當遙測設備的一體化多譜光源及探測系統發出紅外光(或激光)和紫外光光束時,其道路對面的直角位移反射鏡又將其反射回設備的光源檢測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通過這些光束時,排出的尾氣會對紅外光(或激光)和紫外光同時產生吸收。遙測技術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使用紅外光(或激光)測量CO、CO2和HC,使用紫外光測量NOx。
隨著排放標準、測量方法的不斷完善及,機動車排放物檢測儀器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機動車排放物檢測儀器是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狀況(濃度)進行檢測的儀器(包括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柴油車排氣分析儀),也是機動車排放物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設備,主要用于車輛定期檢測和日常檢修,終端用戶為機動車檢測站、營運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城市環境監測站、汽車制造廠、汽車修理廠、汽車銷售服務企業(4S店)及科研機構等。
通過各種先進的機動車監測、尾氣遙感的使用,有利于建設智能高效的機動車排放智能監管系統,建設支撐系統運行的管理監控中心信息整合平臺,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對解決城市污染問題,對機動車排氣污染能起到較好的控制。
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隨著機動車輛的逐年增加,政策的發布推動著整個檢測行業的向前發展,帶動了機動車尾氣檢測儀器的大量使用,也在促進機動車檢測系統供應市場的發展。2019年上半年,多家企業都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其中,有幾家儀器儀表企業的業績格外亮眼。南華儀器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2.12%,凈利潤增長413.90%;安車檢測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73.40%,凈利潤增長85.76%。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機動車尾氣檢測市場的快速發展。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到2020年機動車尾氣治理將成為大氣治污的重要領域,潛在市場空間達千億元以上。但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很多尾氣檢測儀器設備沒有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尾氣檢測存在大量造假行為。此外,檢測設備控制軟件不統一,也是機動車檢測市場面臨的重要問題。
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會對檢測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著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