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通信儀器市場也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國家雖然加大了對通信產業的扶持力度。進入產業信息化時代以來,中國造就和誕生了很多電子行業的高科技企業,而作為電子行業的基礎產業之一的儀器行業卻進步不大,隨著中國開放政策的深入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給很多行業帶來不同的影響,但對中國儀器行業首先是無形的沖擊。但由于國內通信儀器市場起步較慢,在產品、技術和服務上和國外企業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對國內通信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阻礙了通信產業向前發展。
近幾年,國家逐漸提高了對通信儀器市場的關注程度,通信部門是電子儀器產品的第一大用戶,其所應用的產品覆蓋了全部電子儀器的20類產品,特別是網絡分析儀、信令分析儀等產品的最終用戶幾乎百分之百是通信部門。通信部門對電子儀器產品需求量約占整個市場對電子儀器產品需求量的87%。國家采取了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方針政策,大規模投資通信網絡的建設與改造。投入力度的提成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國內需求的壓力但是從本質上短時間內還沒有改變國內通信儀器落后的現狀。
一、通信儀器市場狀況分析
結合近幾年對國內通信儀器市場的監測和分析,對目前的市場情況做出了以下幾點分析:
1、規模上來講,雖然近幾年國內通信儀器市場發展迅速,但整體規模和國外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內企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而且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較低。現有的通信儀器企業主要以國家扶持為主,最大的年產值也只有幾千萬元,而多數企業年產值只有幾百萬元。企業可投入的市場推廣的財力、人力太少,由于產品的專業性較強從事通信儀器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對市場發展前景估計不足。
2、產品的技術性能落后。由于企業規模的局限性,對于技術方面的支持較少,日積月累和世界通信儀器產業的發展脫軌導致了技術上的落后,另一方面對于現有技術改造以及新技術的引進方面的不及時造成外型陳舊,結構老化,功能簡單,技術落后的局面,給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3、就產品結構來講,由于缺乏技術改造,各企業間的技術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由此也導致了產品結構單一,品種少。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生產那么幾種儀器,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較長,另外,由于企業急功近利,市場上銷有適銷的品種,就相互模仿,互相壓份,少數的幾種儀器多家重復,造成有限的企業資源大打折扣,嚴重浪費,惡性循環。
二、通信儀器發展的對策
隨著國內通信產業的迅速發展,技術進一步的提升將對通信測試儀器行業提出很多新需求,有研究認為未來通信測試儀器能在全球通信市場立足和發展必須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
第一,創造良好的國內產業環境,對國內通信測試儀器的企業,政府有重點的在人力和技術上進行扶持,確定以技術帶動發展的戰略方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國內領先的企業參與全球通信儀器的市場競爭,使企業在強烈的國際對抗中迅速成長起來。
第二,加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以開發新產品作為企業的主導思想。就目前國內對通信儀器的需求情況來看,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因此新技術的研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推出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第三,加強產業規劃,加快企業的資產重組形成規模經營。如果把我們國產通信測試儀器年銷售額加起來,可能還沒有HP公司儀器部的銷量大,但把中國通信測試儀器企業資產加起來,可能遠大于HP公司儀器部資產的10倍,而效益卻如此之差,原因很多,但有一點,相互重復是原因之一。只有形成規模生產,才能合理分配資源,降低產品的成本,在市場上提升競爭力。
第四,積極參與與國外廠商的合作。假如國內三家大型的通信儀器企業強強聯合,其產值,產量和產品系列之和基本和臺灣的中游企業持平,因此加強同國外企業間的合作也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樣不僅能加強在技術方面的交流還能形成資源方面的互補。
第五,努力開發市場新空間。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電子產品的需要也越來越嚴格,而所布要求都必須靠通信測試儀器檢驗來實現。新的空間帶來新的市場。通信測試儀器市場范圍在擴大,針對通信測試儀器企業相對滯后,規范市場也勢在必行。
第六,吸引外資,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就目前國內企業生產情況來看,主要滿足國內通信行業的需求并且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出口量較少,銷往的國家主要以東亞地區如越南、柬埔寨、泰國和馬來西亞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另外在我國廣東省,有近萬家的外商獨資電子生產企業,這一領域是中國儀器潛在的市場,且需求量巨大,雖然他們是封閉的,與中國市場幾乎無關,但隨著國際市場競爭迫使他們開始“本地化”而儀器“本地化”,也是內容之一,例如臺灣的大型電子生產基地幾乎都設在東莞,日本幾家名牌電器,有相當比例是在廣東的外資企業OEM的,市場潛力巨大。
第七,加大推廣力度,創造名牌。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場經濟的要素之一就是廣告。廣告的意義在于讓你知道,而儀器行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可能是行業內最少的,只有加大力度推廣你的產品,才會有市場,知道的人多了,市場占有量大,才能成為名牌。現有通信測試儀器生產企業或經營企業都只是生產或銷售某一型號產品,效率低,效果羞。而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們的做法是先弄清用戶的用途、需求再根據用戶需求推薦相應產品,形成了以用戶需求為目的的系統工程配套服務,當然效益一定比賣一臺儀器要好得多,因為用戶不僅買到了適意的儀器,同時得到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