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6月上旬,來自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消息,該研究院在高靈敏石墨烯觸覺傳感領域取得進展。經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研制了三維微納共形石墨烯柔性力敏電極,并應用于高靈敏柔性壓
傳統半導體p-n異質結是雙極型晶體管和場效應晶體管的核心結構,是現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基礎。同樣,構建石墨烯p-n異質結也是未來發展基于石墨烯的集成電路和光電探測技術的關鍵。
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受限于材料的低開關比和弱飽和特性,難以在太赫茲波段獲得較高的器件響應。 基于熱電子原理的石墨烯器件具有較寬波段的吸收能力,有望突破基于傳統混頻原理對器件制備工藝的嚴格要求,有利于大面積的器件集成。
人體汗液中富含大量潛在的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標志物,相比較常規的血液和尿液檢測,其具有非侵入(Non-invasive)和實時連續監測等優勢,因此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的研究成為可穿戴健康電子設備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微型化、集成化的全固態離子選擇性電極和全固態參比電極,是檢測汗液中電解質離子濃度的核心傳感技術。然而,現
杭州無人超市的無人支付技術,是混合使用了計算機視覺和傳感器感應,再疊加非配合生物識別技術,以降低誤判率。這套無人支付技術,用了多維度交叉驗證的生物識別技術,這種識別不會打擾到用戶,不需要用戶做出配合識別的動作,比如站直,正臉面對攝像頭等。這些都不用,用戶體驗更好。即使戴著帽子或墨鏡,換掉整套衣服和發型等情況下均能被識別。
有關石墨烯的神話聽了有好幾年了,什么石墨烯手機充電5秒,用半個月;電池充電8分鐘,汽車行駛1000公里;還說什么,石墨烯將取代石油天然氣,成為日常用電的主要來源......耳朵都聽得起繭了,生活中還是看不到有石墨烯的影子!問題出在哪兒了?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生物納米系統實驗室和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上宣稱,他們利用石墨烯獨特的光學和電子學屬性,研制出了一種具有超高靈敏度的分子傳感器,可以探測蛋白質或藥物小分子的詳細信息。
橡皮泥,小孩子常玩耍的玩具;而石墨烯,一種未來的材料之王,它倆相遇,竟制造出一種高敏感的傳感器,神奇吧!請看視頻。
近日,由省計量院設計開發的《一種基于石墨烯材料散熱膜的散熱性能測試平臺》獲國家版權局著作權登記。該軟件主要適用于高熱導率薄膜材料導熱系數的精密測量,對解決未來高效電子集成產品系統散熱問題和熱管理具有現
2月15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以下簡稱“NQI專項”)“電熱領域石墨烯材料關鍵計量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
7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市“十四五”計量科技創新暨重大項目推進會上正式宣布,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北京)落戶北京。北京在先后獲得國家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城市能
現在進行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檢測,通常要數小時甚至數天才有結果。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近日開發出一種快速測試工具,把多種數據與傳感器結合,只要采集少量唾液或血液,無須醫護人員在旁,10分鐘內便可完成檢測,
浙江省是國內石墨烯產業的先行者。為更好的服務產業發展,近日,浙江省計量院科研人員及技術專家赴浙江省石墨烯制造業創新中心(NGIC)調研交流。浙江省石墨烯制造業創新中心是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牽頭并
帕拉格拉夫(Paragraf)與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磁測量部門達成合作,共同展示了一款新型的石墨烯霍爾傳感器,通過石墨烯傳感器的獨特特性(尤其是其微不足道的特性)為磁測量帶來新的機遇。Paragraf首席執行官西蒙·
近日,來自日本科學技術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高速、高度集成的基于石墨烯的硅基芯片發射器。這些發射體工作在近紅外區域,包括電信波長(約1550nm)。研究團隊表示,新型發射器“比傳統化合物半導體發射器具有更大的優勢”。這是首次實現基于石墨烯基發光體實時光通信,證明了石墨烯發射體有能力作為光通信的新型光源。此外,該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從懷萍教授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成功制備出一種高強度、自支撐、超薄石墨烯薄膜,并成功將該薄膜組裝為全固態柔性超級電容器,為下一代柔性電子器件的研發開辟了新的路徑。其相關成果以《非共價鍵誘導石墨烯單層宏觀組裝構筑石墨烯薄膜用于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為題于4月12日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刊物《Cell》的綜合類化學期刊《Chem》上((Chem, 2018, 4, 896-910)。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碩士研究生王郭飛和青年教師秦海利博士。
近期,智能所智能微納器件研究室的研究員王進等人基于金納米棒石墨烯復合材料,利用核酸適配體技術構筑了等離激元納米棒/納米點石墨烯超結構傳感器。該傳感器通過其表面的拉曼標簽,可用于金屬銅離子的高敏感增強拉曼識別。 據悉,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的資助。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納米機電系統(NEMS)方面取得最新進展。該實驗室與美國加州大學團隊合作,在研究兩個石墨烯納米諧振器的模式耦合過程中,創新性地引入第三個諧振器作為聲子腔模,成功地實現了非近鄰的模式耦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農民過去始終難以搞清楚作物的耗水量。現在,有了傳感器技術,農民就能準確知道農作物用了多少水。 近日,愛荷華州立大學(ISU)植物科學研究所(PSI)研究團隊已開發出新型石墨烯傳感器,可利用黏在植物葉片上的傳感器實時了解玉米、大豆等植株的耗水量及耗水速度。美國農業部農業與食品研究計畫(AFRI)將在3年內撥款47.2萬美元,讓該團隊能于2019年前在愛荷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進行初步現場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