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隨著我國制造業開始向產業鏈中的高價值環節拓展,中高端傳感器作為制造業智慧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中國贏取國際話語權和各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毋庸置疑,我國傳感器已取得積極進展,但由于歷史積累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長期以來,中高端傳感器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中,中高端傳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圍繞履行國家高端智庫職責,中國經濟信息社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深入訪談數字經濟權威專家,搭建思想交流平臺,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華財經北京1月18日電(盧德坤)為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孫勝利:樂此不疲“跑”在“看得更遠”的科研征途上|院士風采 圖片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勝利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旁人眼里,他是“科研苦行僧”。經常是清晨六點到辦公室,深夜十點才離開,自律、勤勉。孫勝利心中,自己是個“跑者”,無論是字面意義上,還是科研征途中,幸運、有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約13%,我們要統籌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搶占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要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賽道。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推
講述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蓉實現納米尺度下的精密制造,是世界級難題,也是我一直以來追趕的目標。 “底部的世界大有可為”,追求極致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我一直以“精益求精”來要求自己,去最細微處追尋科學之美。從美國硅谷到中國光谷,歸國這十余年,我和我的團隊主攻納米制造,具體
隨著摩爾定律步伐放緩,半導體產業正面臨著變革與挑戰。作為后摩爾時代的關鍵技術環節,封測技術的作用愈發凸顯。封測行業將在2024年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新的封測技術路徑值得關注?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了長電科技CEO鄭力。封測產業“乍暖還寒”鄭力預計,封測
繼芯片之后,激光雷達正成為汽車產業鏈的熱點詞匯。在這個領域,中國正崛起諸多擁有核心技術的耀眼企業。“今年的確是公司首次參加廣州車展,因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就在廣州。”近日,中關村創業大街生態企業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2023年度智駕獨角獸企業”;其創始人、CEO李遠,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
入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平凡崗位彰顯匠人風采。自2002年與儀表結緣至今,他精湛的專業技術與勤學好問的鉆研態度,受到身邊同事的一致好評,從檢修"小白"到技術"骨干",三友熱電電儀二車間檢修一班班長趙貴雨用踏實肯干苦練了一身真本領。近期,趙貴雨榮獲河北省首批特級技師稱號,更加印證了他對儀表專業的熱愛與堅守。學
圖片丁偉地中科院高級工程師中科紅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一個完全靠實力說話的時代。從傳承到創新,從升級到迭代,中科紅外在一次次的探索與突破中不斷煥發出新面貌,完成了一場從“技術自立”到“技術自信”的轉變。1998年,像許許多多普通大學生一樣,丁偉地懷揣著對未來的忐忑與憧憬,邁出北京理工大學的校門
近日,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技術世界紀錄——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億億倍!“九章”背后有一位默默無聞的功臣。他雖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其名字一直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院士團隊深度綁定。
聽聞過不少數十年堅守工作崗位的企業家,但八十歲仍然耕耘在企業研發一線的企業家卻不多。1968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遙控遙測專業、開元儀器創始人羅建文,作為煤質檢測事業的拓荒者、培育者、引領者,從一間小民房起步,三十年間,將開元儀器產品遠銷國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開元儀器是一家擁有
回顧自己多年的科研路,江雪覺得正反饋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步一步摸索走向科研,就像是徒手推動靜止的輪子,一開始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而一旦輪子開始轉動,只要用比較小的力,就能讓它越轉越快。音樂廳中回蕩的美妙樂聲、孕檢B超圖顯示的小生命、深海探測與通信……人類的生產生活中,處處存在利用聲波的案例。超聲波
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以“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為年度主題,計劃陸續推出: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紀錄片觀影會、2023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未來’科學家——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訪談實錄》第二冊新書發布會、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等系列活動。在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我們特邀國內外幾十位知名科學家參與科
日前,日本調研機構富士凱美萊總研發布預測,傳感器設備的全球市場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21860億日元(約合800億美元),而2023年為86237億日元(約合581億美元)。可見,傳感器的市場規模正日漸增長,這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而言,無疑充滿了機遇。而在芯片國產替代的浪潮之下,我國的傳感器芯片更是有望實現從替代到超越。肉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三屆大會于2023年9月19日至21日在中國珠海舉行。9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分論壇“制造業的未來:自動化,數字化,還是智能化”上指出,“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聯合起來,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對整體經濟、制造業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博鰲亞洲論壇副
德力儀器總經理陳韜:從0到1,擦亮高端制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