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廣東發布《廣東省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該行動計劃有何亮點?未來將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新趨勢?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現狀】民企主力軍專利53萬件
廣東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已經初步構建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研發應用能力、以民營企業為主力軍的產業體系,形成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為主的產業布局,涌現出一批上市公司、“小巨人”、“單項冠軍”等龍頭骨干企業;廣東省在示波器、監護儀、血細胞分析儀、功率分析儀、基因測序儀、質譜儀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技術水平。2019年全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323.99億元,出口交貨值達429.17億元,專利授權量約53萬件,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近20家。
【目標】成為世界知名精密儀器設備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
到2025年,廣東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將通過突破技術短板、完善產業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基本建成產業結構布局合理、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現代化產業集群。
(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重點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行業主導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布局培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高價值專利,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超過10%,知識產權儲備、運營和保護水平明顯提高。產業重點骨干企業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6%以上,建成國家級精密儀器設備及相關領域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各1家以上。
(二)產業規模穩步擴大。2025年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規模達到約3000億元,其中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系統行業預計約500億元、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行業預計約700億元、科學測試分析儀器行業預計約500億元、人體診療儀器行業預計約700億元、各類專用檢測與測量儀器行業預計約500億元,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現代化產業集群。
(三)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產業體系結構進一步優化,中高端產品占比逐步提升,標準體系及相關檢測、認證和計量機構基本健全,形成關鍵環節自主可控、重點領域優勢明顯的完整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鏈。重點領域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質量與可靠性水平取得突破并部分達到世界級水平,培育新增具有核心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10家,培育并促成一批國家精密儀器新技術新產品在我省的產業化應用,建設并建成一批支撐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發展的公共平臺。
(四)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國際分工合作的國際化企業,大幅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認證標準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5%以上,2025年達到500億元出口規模,建立部分細分領域的全球研發制造與應用基地。
【計劃】分類制定技術短板突破計劃,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研發攻關
在突破短板方面,未來廣東省將對標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國際先進水平,圍繞培育發展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厘清廣東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針對廣東省具有優勢特色的生物醫藥與健康、5G通信、汽車制造等領域應用的高質量精密儀器設備,分類制定技術短板突破計劃,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研發攻關,切實解決精密儀器設備的傳感、測量、控制、數據采集、集成、可靠性等關鍵技術問題,顯著提高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自給率,集中力量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加速研發成果的轉化應用。在補齊短板的基礎上,廣東省還將大力完善產業支撐體系,積極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提升產業質量,打造著名品牌,同時加強產業國際市場拓展和投資合作。
廣東還將圍繞短板技術與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優勢特色產品水平提升與應用、創新驅動型現代產業體系整合構建、質量提升與品牌培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等五項工程,落實計劃內容。(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