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聞庫表示,目前,每周平均新開通的基站超過1.5萬個,到6月底,3家企業在全國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過40萬個。可見,5G正在加速來臨,與之相關的產業鏈正迎來發展契機,智能傳感器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政策利好加持 智能傳感器未來前景廣闊
隨著5G不斷商用,傳感器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由于5G技術具有高速、低延遲、高密度等特性,可支持更高效的信息傳輸,更快的信號響應和大規模的終端訪問?;诖?,物聯網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將變得更加順暢,傳感器也將被安裝在越來越多的設備中,傳感器的應用也將會越來越廣泛。
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傳感器逐步占據了傳感器市場的相當比重。根據《國家電網智能化規劃總報告(修訂稿)》顯示,2009 年至 2020 年國家電網計劃總投資 3.45 萬億元,其中,智能化投資超過3800億元,占比約 11.1%。2019-2021年,國家電網每年在人工智能相關投資從100億上升至400-600億。
雖然我國對智能傳感器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國家對行業重視程度頗深。近年來,政府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物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戰略,推動了物聯網及傳感器的發展。
各地方也正在加緊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部署與規劃。近日,重慶市經信委與北碚區簽署共建全市智能制造先進示范區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到2025年,北碚區將形成一個150億元的傳感器產業集群,并力爭打造成重慶市發展傳感器產業的核心陣地。
陜西省工業信息廳則建立陜西省傳感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打造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完整產品應用集成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并力爭在2025年打造成全國性傳感器行業示范先驅。
可觀的市場前景,疊加政策支持,推動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產廠商正加速布局
由于目前智能傳感器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所以說國內進口產品的替代空間非常大,國內本土企業正加快研發進程和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布局。
專注于工業級超高精度智能傳感器領域的研發商海伯森,研發出的六維力傳感器由高精度傳感器本體、高柔性屏蔽電纜和智能數據采集控制器三部分組成,可實時測量XYZ三個方向上的力和力矩。據悉,該產品與行業頭部企業美國ATI相比,在溫度穩定性、可靠性、抗過載等方面均略勝一籌,可廣泛應用在工業機器人、醫療、航空等領域,充分達到國產替代水平。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具有配電網全產業鏈研發能力的企業,瑞奧電氣(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創傳感器、互感器、陶瓷電容器等新技術,并參與起草、制定多項行業標準。近日,瑞奧電氣與華夏幸福簽約,落戶涇陽產業新城,將在涇陽投資建設智能電網測控設備研發制造基地。
目前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還處于國外壟斷的局面,缺乏核心制造技術,創新產品不足。但在5G、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的推動下,疊加政策扶持,相信國內傳感器企業將很快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