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方發布針對中國華為等公司的限制交易令,對我國企業和產業的“圍堵”“封鎖”是否會“奏效”?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近日就此接受了新聞媒體聯合采訪。
記者:我國芯片產業發展如何?美相關舉措對我芯片和下游應用產業將有哪些影響?
王志軍:自2012年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2018年全行業銷售額6532億元,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
當前,我國芯片設計水平提升3代以上,海思麒麟980手機芯片采用了全球最先進的7納米工藝;制造工藝提升了1.5代,32/28納米工藝實現規模量產,16/14納米工藝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存儲芯片進行了初步布局,64層3D NAND閃存芯片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先進封裝測試規模在封測業中占比達到約30%;刻蝕機等高端裝備和靶材等關鍵材料取得突破。當然,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集成電路的總體設計、制造、檢測及相關設備、原材料生產還有相當的差距。
集成電路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近期美國一系列舉措,粗暴干涉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正常秩序,打亂了正常的國際分工體系,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發展速度,破壞了世界集成電路產業平穩發展。我們再次敦促美方,停止以安全風險為由對中國企業進行的無理打壓,還中國企業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開展正常的投資、經營等活動公平、公正的環境。
下一步,我國將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體系。堅持開放創新合作發展,推進產業鏈各環節開放式創新發展。堅持優化環境、機遇共享,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界共同分享中國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記者:工信部將出臺哪些具體舉措加快制造業核心技術攻關?
王志軍:此次中美經貿摩擦使我們更清醒認識到,必須持之以恒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工信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積極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
一是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相結合,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及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引導創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主導企業和“專精特新尖”的中小企業,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是堅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構建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三是堅持深化開放合作與立足自力更生相結合,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我們將不斷拓展互惠合作的范圍、層次和方式,更高層次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同時做好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努力推動解決制約我國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