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手術中常用的腦皮層電圖(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網格通常有16個到64個傳感器。增加ECoG網格中傳感器的數量能夠提升記錄大腦信號的分辨率,有助于提高外科醫生切除盡可能多的病灶組織,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健康腦組織的損傷。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研究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發表題為“Human brain mapping with multithousand-channel PtNRGrids resolves spatiotemporal dynamics”的文章,提出構建一種由1024或2048個嵌入式ECoG傳感器組成的新型腦傳感器,大幅提升記錄腦電信號的分辨率。
該研究團隊能夠將網格中傳感器間距進一步減少且防止其互相干擾;同時團隊創新地使用基于納米鉑金棒的傳感器記錄大腦神經信號。納米鉑金棒提供了比平面鉑傳感器更多的傳感表面積,有助于提高傳感器的敏感度。此外,基于納米鉑金棒的傳感器網格比目前臨床中ECoG網格更薄且更加靈活,實現了對大腦更緊密的連接。
該研究提出構建一種新型大腦傳感器,實現高分辨率的大腦信號采集,為深入了解人類大腦的功能提供了新機遇。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