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或TENGs)是一項新興技術,可以從人類的日常活動中獲取免費機械能。據外媒報道,在Nano Energ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國薩里大學的工程師們利用回收塑料杯和絲繭廢料開發出一種柔軟且親膚的自供電傳感器,可用于監測人類活動。
(圖片來源: 薩里大學 )
當與AI系統結合應用于汽車時,該智能傳感器可以顯示潛在危險駕駛趨勢,如制動反應是否緩慢。該傳感器十分靈活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因此可用于穿戴產品,也可以置于方向盤、喇叭、變速桿和制動踏板套內。在測試中,它能夠實時反饋駕駛員行為,幫助AI系統計算性能。
薩里大學先進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與論文主要作者Bhaskar Dudem博士表示:“我們對于未來人工智能影響消費電子產品的方式感到很興奮,但這種影響必須有益于地球環境。基于絲綢的可回收智能傳感器技術或許可為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在行業支持下,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將其推向市場。”
先進研究所主任兼通訊作者Ravi Silva教授表示:“盡管在此示例中,我們僅測試了傳感器監控駕駛員行為的功能,但相信,自供電智能傳感器技術未來可應用于無人駕駛汽車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此次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前沿環保型合作項目激發了先進研究所的靈感,將針對社會面臨的現實問題,不斷開發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