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李天初院士牽頭的團隊攻克了冷原子制備、冷卻和探測、超穩微波產生、時標駕馭等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銫原子噴泉基準鐘(NIM6)、光纖頻率傳輸儀、銣噴泉標準鐘、銣噴泉鐘工程化樣機等儀器。
NIM6頻率不確定度優于5.8E-16,相當于5400萬年不差1秒;項目成果為北京衛星導航中心時間頻率系統標準時標的產生、保持、改進和比對提供計量支撐,為建設我國獨立自主、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進一步確立了計量院在中國時間頻率研究領域的地位和作用。
銫原子噴泉基準鐘是一種精密的計時儀器,是原子鐘的一種。銫原子噴泉基準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光阱等方法將銫原子俘獲、冷卻,形成溫度只有幾微開的冷原子云,并通過與鐘躍遷頻率一致的微波激發原子,利用激光探測躍遷幾率,將幾率的變化反饋給微波頻率,并將微波頻率鎖定至以秒定義的鐘頻率上。由于用激光冷卻,使原子速度比傳統設備中的原子速度降低了兩個量級,從而提高了銫鐘的準確度。
銫原子噴泉鐘從1號到4號鐘,再到2014年研發的5號鐘測量精度已經可以達到3000萬年不差一秒,現在6號鐘的5400萬年不差1秒,每一次進步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非常短時間,然而這微小的變化卻是這個技術一個時代的更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