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商訊】據外媒報道,現如今,許多車輛的四輪都配有制動裝置,其受到液壓系統驅動,通常可分為盤式制動器(disc type)或鼓式制動器(drum type)兩大類。在停車過程中,前輪制動器的作用要大于后輪制動器,因為制動過程中使車重前移到前輪。許多車輛的前輪通常采用了盤式制動器,因為其效能較高,而后輪則采用鼓式制動器。為此,小編還收集整理了制動系統及制動器的相關信息,如下:
雙回路制動系統(Dual-circuit braking system)
雙回路液壓制動系統的主要部件包括:制動主缸(制動總泵)、液壓管路、后輪鼓式制動器中的制動輪缸(制動分泵)、前輪鉗盤式制動器中的液壓缸。制動主缸的前后腔分別與前后輪制動輪缸之間則由油管連接并充滿制動液。
真空助力器以發動機進氣支管或獨立安裝的真空泵的真空吸力為動力源,產生一個與制動踏板同向的制動力協助人力進行制動。制動調節閥調節進入前后制動輪缸的液壓大小,力圖使前后車輪同時被制動抱死。
此外,純盤式制動系統(All-disc braking systems)用于高檔車或高配車輛中,而純鼓式制動系統(all-drum braking systems)則用于較為老舊或體型較小的車輛中。
液壓制動系統(Brake hydraulics)
乘用車的液壓制動系統主要由以下部件組成:制動踏板、真空助力泵、制動總泵(也稱為制動主缸)、制動液(也稱為剎車油)、制動油管、ABS泵總成、制動分泵(也稱為制動輪缸)和車輪制動器。制動系統的制動管路布置有三種型式,轎車常用交叉布置式,當一條管路發生泄漏時,另一條管路仍起制動作用,且制動力也較為均衡,可有效避免制動跑偏。
此外,制動總泵、制動液、分泵和連接油管內充滿制動液(也稱為剎車油),他們組成一個封閉的壓力傳遞系統。
當踩下制動踏板時,推動總泵的活塞向前移,總泵內制動液的壓力升高,通過油管進入各車輪的分泵,推動分泵的活塞外漲,實現腳踩制動的力向車輪制動器的傳遞,推動車輪制動 器實施制動。
當松開制動踏板時,總泵活塞在油壓和回位彈簧作用下回位,分泵活塞和車輪制動動器回位,解除對車輪的制動。
助力制動器(Power-assisted brakes)
助力制動器是在人力液壓制動傳動裝置的基礎上,為了減輕駕駛員的踏板力的制動加力裝置。它通常利用發動機進氣管的真空為力源,對液壓制動裝置進行加力。
真空制動助力器分增壓式和助力式兩種,最常見的是真空助力式。它在制動踏板和制動主缸之間,裝有一個膜片式的助力器。膜片的一側與大氣連通,在制動時,使另一側與發動機進氣管連通,從而產生一個比踏板力大幾倍的附加力。此時,主缸的活塞除了受踏板力外,還受到真空助力器產生的力,因此可以提高液壓,從而減輕踏板力。
按伺服系統輸出力的作用部位和對其控制裝置操縱方式的不同,伺服制動系統可分為助力式和增壓式兩類。
助力式又稱直接操縱式,其特點是伺服系統控制裝置即控制閥用制動踏板機構直接操縱,真空伺服氣室產生的助力與踏板力共同作用于制動主缸,以助踏板力之不足。乘用車普遍采用真空助力伺服制動系統。
增壓式又稱間接操縱式,其特點是控制閥用制動踏板機構通過主缸輸出的液壓操縱,且伺服系統的輸出力與主缸液壓共同作用于輔助缸,使輔助缸輸出到制動輪缸的液壓遠高于制動主缸的液壓。
盤式制動器(Disc brakes)
盤式制動器摩擦副中的旋轉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屬圓盤,稱為制動盤。摩擦元件從兩側夾緊制動盤而產生制動。固定元件則有多種結構形式,大體上可將盤式制動器分為鉗盤式和全盤式兩類。
制動時,油液被壓入內、外兩輪缸中、其活塞在液壓作用下將兩制動塊壓緊制動盤,產生摩擦力矩而制動。此時,輪缸槽中的矩形橡膠密封圈的刃邊在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微量的彈性變形。放松制動時,活塞和制動塊依靠 密封圈的彈力和彈簧的彈力回位。由于矩形密封圈刃邊變形量很微小,在不制動時,摩擦片與盤之間的間隙每邊只有0.1mm左右,它足以保證制動的解除。又因制動盤受熱膨脹時,其厚度只有微量的變化,故不會發生“托滯”現象。
矩形橡膠密封圈除起密封作用外,同時還起到活塞回位和自動調整間隙的作用。如果制動塊的摩擦片與盤的間隙磨損加大,制動時密封圈變形達到極限后,活塞仍可繼續移動,直到摩擦片壓緊制動盤為止。解除制動后,矩形橡膠密封圈將活塞推回的距離同磨損之前相同,仍保持標準值。
鼓式制動盤(Drum brake)
鼓式制動器是利用制動傳動機構使制動蹄將制動摩擦片壓緊在制動鼓內側,從而產生制動力,根據需要使車輪減速或在最短的距離內停車,以確保行車安全,并保障汽車停放可靠不能自動滑移。
在轎車制動鼓上,一般只有一個輪缸,在制動時輪缸受到來自總泵液力后,輪缸兩端活塞會同時頂向左右制動蹄的蹄端,作用力相等。但由于車輪是旋轉的,制動鼓作用于制動蹄的壓力左右不對稱,造成自行增力或自行減力的作用。因此,業內將自行增力的一側制動蹄稱為領蹄,自行減力的一側制動蹄稱為從蹄,領蹄的摩擦力矩是從蹄的2~2.5倍,兩制動蹄摩擦襯片的磨損程度也就不一樣。
為了保持良好的制動效率,制動蹄與制動鼓之間要有一個最佳間隙值。隨著摩擦襯片磨損,制動蹄與制動鼓之間的間隙增大,需要有一個調整間隙的機構。過去的鼓式制動器間隙需要人工調整,用塞尺調整間隙。改進之后的轎車鼓式制動器都是采用自動調整方式,摩擦襯片磨損后會自動調整與制動鼓間隙。當間隙增大時,制動蹄推出量超過一定范圍時,調整間隙機構會將調整桿(棘爪)拉到與調整齒下一個齒接合的位置,從而增加連桿的長度,使制動蹄位置位移,恢復正常間隙。
轎車鼓式制動器一般用于后輪(前輪用盤式制動器)。鼓式制動器除了成本比較低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便于與駐車(停車)制動組合在一起,凡是后輪為鼓式制動器的轎車,其駐車制動器也組合在后輪制動器上。這是一個機械系統,它完全與車上制動液壓系統是分離的:利用手操縱桿或駐車踏板(美式車)拉緊鋼拉索,操縱鼓式制動器的杠件擴展制動蹄,起到停車制動作用,使得汽車不會溜動;松開鋼拉索,回位彈簧使制動蹄恢復原位,制動力消失。
手剎(handbrake)
手剎的專業稱呼是輔助制動器,與制動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鋼絲拉線連接到后制動蹄上,以對車子進行制動。長期使用手剎會使鋼絲產生塑性變形,由于這種變形是不可恢復的,所以長期使用會降低效用,手剎的行程也會增加。
與手剎配套使用的還有回復彈簧。拉起手剎制動時,彈簧被拉長;手剎松開,彈簧回復原長。長期使用手剎時,彈簧也會產生相應變形。
手剎對于小型汽車來說,有的是在變速箱后,與傳動軸連接的地方有一個制動盤,類似盤式制動器的(當然也有鼓式的),然后通過鋼索,將拉力傳動到那,從而實現駐車制動。
拉動手剎后,它利用一個液壓輔缸,推動車下邊的液壓總缸運動,然后帶動氣閥,然后氣閥動作之后,制動傳動軸,汽車只手剎只剎傳動軸的,當完成制動傳動軸之后,如果是普通的卡車則利用手剎桿的鋼索拉動拉實現長期剎車,如果是比較高檔的卡車則使用電控制,上面當你推動手剎的時候,事實上有一個電動拽引機已經啟動,在空氣制動完成之后他就拉近鋼索并且鎖定,當然也有直接拉制動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