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為了繼續將工信部試點項目成果向精密機電行業進行推廣,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主辦,和利時科技集團支持的2018年生產過程信息化交流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利時集團總部召開。來自儀器儀表行業近40家企業的6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交流大會。
和利時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何春明、協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躍光先后致辭。協會高級顧問閆增序和副秘書長鄭朝松共同主持會議。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首席專家董景辰教授,以及來自和利時、重慶川儀、上海辰竹、福建虹潤、南京優倍、天康集團等企業的信息化專家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報告,并組織代表參觀了和利時科技集團數字化車間,對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內容和效果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首席專家董景辰教授在會上做了《智能制造發展現狀》的報告。報告深入淺出,從多個維度解析了智能制造的范圍和內涵;根據中國制造業體量大、工業體系完整、發展時間短、互聯網產業發達、市場大、數據海量等特點,提出中國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應是從當今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方向的“統稱”,而不是技術上的“智能制造”概念;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以及智能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發展的三個階段;提出我國發展智能制造的技術路線應采用的策略是“并行推進 融合發展”。新一代技術變革和我國經濟轉型實現了歷史性的交匯,為我國制造業趕超發達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制造強國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毅明在會上做了《數據驅動的數字化車間建設》報告。
和利時作為國內領先的自動化企業,近年的多個自主創新項目獲得了國家大力支持。目前和利時主要在工業自動化、軌道交通自動化和醫療自動化三大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圍繞智能制造,和利時開展了智能產品/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服務/智能企業等工作。和利時建設數字化車間強調以數據為核心,對車間數據進行集成,并用數據進行驅動。這種理念也運用到礦山和地鐵等領域。另外,和利時也很重視數據集成的云化發展,推出HoliCube數字工廠操作系統、圖數據庫,以及邊緣計算服務和應用。
本次交流的報告內容從智能制造理論到實踐,從大型企業到小型企業的生產過程信息化,以及相同類型企業不同思路的生產過程信息化,為會議代表提供了多種智能制造模式。因此,很多代表在交流時表示,專家們介紹的交流經驗接地氣,非常有啟發性。實施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益,因此企業實施信息化,既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基礎,也要考慮投入回報,信息化的投入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成效也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要做中長期打算,持續地投資。
報告結束后,企業代表們還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對當天的報告內容進行了討論交流,同相關報告人進行了溝通,有的企業還希望協會牽線組織企業到以上做報告的示范企業深度考察。會議雖結束,熱情卻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