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示波器用戶都聽說過“滾動模式”,但僅停留在一個模棱兩可的概念。滾動模式與常規模式到底有何區別?滾動模式具體有何作用?本文為您一一道來。
一、什么是滾動模式?
常規模式:即YT模式,在YT模式下波形非連續采集,存在死區時間,波形疊加顯示。
滾動模式:波形連續采樣,無死區時間,無觸發,邊采樣邊顯示,波形始終從右往左滾動顯示,適用于低頻信號的實時觀察。

二、滾動模式有什么用?
滾動模式在測量低頻信號時可以實時觀察信號是否存在異常,了解信號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如頻率、幅值、脈寬等。可用于實時觀察傳輸的信號,進行故障診斷和分析,如圖2所示。

類比:
其實滾動模式相當于傳送帶傳輸,傳送帶實時傳送產品,工作人員可實時的觀察并從中找出不合格的產品,將不合格的產品挑出,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找到問題的根源,如圖3所示。

三、如何使用滾動模式?
ZDS2000系列示波器的滾動模式可以“自動”也可 “手動”設置,如圖4所示,介紹三種使用滾動模式的方法。

1、直接點擊 【ROLL】,一鍵進入滾動模式。
2、點擊【Horiz】進入水平時基調節界面,點擊【時基模式】選擇“ROLL”模式即可使用。
3、點擊【Horiz】進入水平時基調節界面,選擇【自動滾動】項,當【自動滾動】為“ON”時,水平時基大于等于100ms/div可自動進入滾動模式;當【自動滾動】為“OFF”時,將不會自動進入滾動模式。
有用戶反映為何調節時基檔位時經常會自動進入滾動模式?使用第3種方式即可關閉自動滾動模式了。
四、滾動模式使用注意事項
1、在使用滾動模式前,為了保證波形細節可以清晰的顯示在屏幕上,首先要調節示波器的“存儲深度”,使示波器可在較高的采樣率下采集長時間信號,依據:存儲深度=采樣率X采樣時間。在下圖5中設置的存儲深度為250Mpts,那么在100ms/div的時基下采樣率可達100MSa/s。

2、使用滾動模式時可調節波形的水平或垂直檔位和偏移,使波形可以在屏幕上較好的顯示,但條件是時基檔位必須大于等于100ms/div,在存儲深度一定的條件下,時基檔位越大,波形滾動的速度就越慢。

3、使用滾動模式找到異常信號后,可對異常信號進行分析。在“停止”狀態下,可調節時基將異常信號放大,觀察異常信號細節,也可使用“參數測量”對信號進行相關參數的測量,或者手動進行“光標測量”,如下圖7所示。

4、在滾動模式“停止”狀態下可使用“色溫顯示”,觀察不同信號波形出現的概率,色溫有冷暖之分,色溫越冷,出現概率就越低。具體可直接點擊【Persist】使用色溫模式,或者點擊【Display】進入顯示界面,打開【色溫顯示】功能即可,如下圖8所示。

5、若想對所測的數據進行保存,可以使用示波器的存儲功能,可保存成二進制格式、CSV格式和圖片格式,保存的方法與常規模式一致。

總結
滾動模式犧牲了示波器觸發的概念,是一種無觸發,但完全無死區的模式,所有波形實時采樣顯示,波形始終從右往左滾動顯示,尤其適用于低頻信號的實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