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空間飛行器作為通信平臺,具有衛星通信、飛機通信和地面通信站無法比擬的優點。某型號通信組件用于地面對臨近空間飛艇數據通信,實現半徑150km范圍內、高度20km以上高空飛艇的遙控、遙測和視頻圖像數據的傳輸,要求具有傳輸速率高、可靠性高等特點。地面站天線作為地面通信組件終端的門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設計分三部分內容,首先是天線子陣的設計;其次,圓極化特性的實現;最后,對于天線陣進行加工測試,完成天線陣最終設計。該天線陣結構簡單、易實現、成本低,可作為其它空間通信地面站天線設計參考。
1. 天線子陣的設計
天線由上下兩層構成,每層包括四個天線子陣,每個子陣有16個輻射單元,由一個1分16功分網絡給子陣的每個單元饋電。
天線單元采用印刷振子形式,如圖1.1所示。

圖1.1 單元天線示意圖(虛線部分為介質板下層電路)
根據平板天線經典理論[2],結合HFSS,優化天線參數,當L=54mm,D=18mm,天線單元的仿真VSWR曲線如圖2.2所示。

圖1.2 單元仿真VSWR
由圖1.2可見,該天線單元的阻抗帶寬超過18%(VSWR<1.5)
功分網絡出口間距即為陣元間距,陣元間距要小于空間波長,以避免柵瓣出現[3] 。功分網絡如圖1.3所示,其設計采用并饋結構,其由若干個1分2等功分器組成。

圖1.3 功分網絡仿真模型
圖1.4給出了功分網絡輸入端口的VSWR仿真曲線,在工作頻段內饋電網絡的VSWR<1.5。

圖1.4 功分網絡輸入口VSWR
在獲得具有良好性能的單元天線和功分網絡結構參數的基礎上,進行一體化仿真設計,為了提高天線的增益,根據鏡像原理[4],將天線子陣安裝在金屬反射板上,距金屬底板0.25λ,便可獲得天線最高增益,如圖1.5所示。

圖1.5 天線子陣仿真模型
仿真結果表明:陣元間距為98mm(約為0.72λ),陣元之間互耦效應不明顯,彼此基本不影響輻射特性。天線陣駐波與天線陣方向圖如圖1.6、圖1.7所示。
由圖1.6可見,該天線子陣的阻抗帶寬超過14%(VSWR<1.5);由圖1.7可見, 天線子陣3dB波束寬度為θ方位 × θ俯仰 = 18°×16.8°。

圖1.7 子陣中心頻點仿真方向圖
2. 圓極化設計
為了獲取圓極化波[5],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1.空間具備兩個正交矢量場;2.兩個矢量場幅度相等;3.兩個矢量場相差為90°。本設計中采用多元法技術來實現圓極化。
如圖2.1(a)所示,圓極化天線有上下兩層結構組成,上下兩層天線子陣結構相同,正交固定于反射板上,從而實現輻射兩個正交矢量場;如圖2.1(b)所示,上下兩層子陣通過電纜與一個1分2等副同相功分器相連,實現兩個正交矢量場幅度相等;上下兩層子陣間距D1 = 10mm,由此引起下層子陣輻射的電磁波相對上層子陣輻射的電磁波相差θ1(在自由空間的中心頻點)。
連接下層子陣的電纜與連接上層子陣的電纜的相差64°,因此,下層子陣矢量場與上層子陣矢量場相差90°,最終實現天線陣左旋圓極化的目的。

圖2.1 天線陣結構示意圖(a圖隱藏反射板裙邊)
圖2.2給出了天線陣工作帶寬內的軸比方向圖仿真結果,表明主波束軸比小于3dB。
圖2.2 圓極化天線子陣各頻點軸比方向圖
3. 加工與實測結果
根據仿真優化得到的尺寸,設計加工了一套樣機,如圖4.1所示。安裝時要嚴格保證上下層板對應振子正交,否則影響天線的圓極化性能。天線子陣介質板與金屬反射板上均開有通孔,不僅對天線電性能影響甚小,而且滿足天線戶外作業透風需要。

圖3.1 天線陣實物圖
對整個天線性能進行了驗證測試。圖4.2給出了天線陣總口實測駐波比曲線,在工作帶寬內,天線陣駐波小于1.6,滿足使用要求。

圖3.2 天線陣實測駐波曲線
圖3.3給出了天線中頻方向圖,其兩維3dB波束寬度為θ方位 × θ俯仰 = 8.5°×8.2°,其增益為20.8dB。

圖3.3 天線陣實測兩維方向圖
圖3.4給出了天線軸比的測試結果,在主波束范圍內,軸比均小于3dB。

圖3.4 天線陣實測軸比方向圖
4. 結束語
本文詳細介紹了一種S波段的疊層天線的設計,其在10%的工作帶寬內,實現主波束軸比小于3dB,增益大于20dB等特性,滿足作為臨近空間通信地面站天線的使用需求。該天線陣結構簡單、易實現、成本低,可為其它空間通信地面站天線設計提供參考。目前該天線陣已成功研制并使用于某民用飛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