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能源材料與器件制造研究部楊勇研究員在微觀粒子的雙勢壘共振隧穿及基于此開展超高精度測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
中新社武漢1月13日電 (馬芙蓉 楊婷婷)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梅剛華帶領團隊研制出新款銣原子鐘,測得秒級頻率穩定...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先進半導體器件與光電集成實驗室的王莉副教授和羅林保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基于單p-型硅肖特基結的超靈敏近紅外窄帶光電探測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基于信號關聯的新量子傳感范式,實現對金剛石內點缺陷的...
納米電化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測量界面的微觀化,進而探索和調控納米尺度下電荷傳輸和物質傳遞過程;而微觀化引起的電化學限域和界面尺度效應將隨之顯現。納米碰撞...
編 者 按近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尤政教授團隊提出了基于點陣激光激發方法的高通量流式成像方法。該方法可實現低成本、高可擴展性的成像流式細胞儀,而且首次驗...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紅外光學材料研究中心董紅星研究員和張龍研究員團隊在多波段獨立可調的吸波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采用二硫化鉬構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亮教授團隊和問天量子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短波紅外單光子激光雷達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通過全自主研發的單光子探測器芯片,匹配讀出電路,結...
超彈性氣凝膠具有快速響應和恢復時間,以及即使在大變形下也能具有出色的形狀恢復性能,在可穿戴傳感器應用中需求量很大。本文,哥倫比亞大學Penghui Zhu、Feng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704所完成了萬分級高精度MEMS諧振式壓力傳感器研制,為新一代裝備和先進工業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和升級換代提供核心關鍵產品。圖片“...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量子磁力儀載荷——“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于2022年7月27日搭載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成功發射。11月7日,國產量子磁力儀載荷...
在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安裝在機器人或人體上的可穿戴傳感器憑借在物聯網、環境保護、軟機器人以及個性化醫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備受關注,它們極大地擴展了人...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慧團隊,在《納米光子學》(Nanophotonics)上,發表了題為Ultrasensitive label-free miR...
記者10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主任杜江峰、研究人員石發展、研究人員孔飛等利用單個納米金剛石內部的氮-空位色心(N...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研究人員近期開發了一種概念驗證傳感器,有望開創毫米波雷達的新時代。他們評價這種新設計為“不...
生態環境的探測技術裝備是信息時代發展的源頭,要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就離不開先進的探測技術和儀器。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遙感大會上,中國工程院...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研究人員近期開發了一種概念驗證傳感器,有望開創毫米波雷達的新時代。他們評...
手機爆炸、電動汽車行駛或充電過程中的火災事故在生活中經常可見,讓人們在享受鋰電池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擔心其在安全方面的重大問題。如何降低這一風險?近日...
2023 年 10 月 3 日北京時間 17 時 45 分許,202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裔奧地利科學家費倫茨·克勞斯...
電動汽車、智能電網、高速列車等新興工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對高精度的電流傳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傳統電流傳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應的傳感裝置可以利用量子態操...
01 圓滿落幕7月11日,為期三天的第十三屆中國(西部)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圓滿...[閱讀]
2025年6月27日,由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參與的集團...[閱讀]
工業校準痛點,你中了幾個?現場校準設備笨重,頻繁更換引線效率低下?基礎型儀表校準精度不足,影響...[閱讀]
近日,長江大學發布28項儀器設備采購意向,預算總額達1.35億元,涉及:井筒CO2微滲漏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