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2月3日消息,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使用海底光纜觀察地震。最近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項技術已被用于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外發現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新斷層群。海底光纜,顧名思義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纖線
聲帶振動、心跳、呼吸、運動......在這些人體的日常自然活動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大量的機械聲學信號,而這些信號的強弱、頻率則暗示著你的生理健康狀況。不過,有許多信號會在皮膚與空氣交界處強烈衰減,若沒有一種“
現代醫學中“再生醫療”領域的未來目標是,人們利用自身體內健康的細胞就能治愈疾病,這種個性化療法適合不同人的身體、基因以及身體中的微生物。在現實生活中,要實現這個夢想還存在許多障礙,復雜性是其一。細胞之
進入21世紀以來,多種超高分辨率熒光成像技術相繼提出,打破了光學顯微鏡分辨率的極限,分辨率提高到幾十納米的尺度。但把光學顯微鏡分辨率進一步提高到分子水平,以觀察納米尺度的亞細胞結構乃至單個生物大分子內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助理教授高偉領導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大規模生產的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分析人體的汗液,可以監測人體血液中的代謝物和營養素,以發現可能表示痛風的代謝物和營養物質。研究人員說,與之前開發
近日,在湖南省舉辦的第三屆航天航空航海產業發展論壇上,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展出了兩款自主研發的新型探測器,標志著我國航天遙感領域可見光探測器邁入了新階段。據悉,該所研發的這兩款探測器不僅是世界上線陣
汞是一種劇毒金屬,能嚴重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它不僅以元素狀態存在,還以氧化和其它更具反應性的生物累積形式存在。歐洲計量創新與研究計劃(EMPIR)項目“氧化汞計量”(MercOx)正在研發一種可溯源、提高大氣
近日,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高分子及有機固體研究所的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A High‐Performance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Photodetector for Near‐Infrared Sensing”的研
復旦大學科學家研發一種可注射的纖維狀生物傳感器,植入后該傳感器就像毛發一般附在皮膚表面,纖細柔軟并可以實現對體內多種化學物質的長期、實時監測。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個人生理信息的實時監測及其帶來的個體化
得益于獲得20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啁啾脈沖放大”技術,科學家讓激光從超快走向超強。目前人類已知的能級最高的超強超短激光是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羲和激光裝置,它的輸出功率是10拍瓦(1拍瓦=10的15次方瓦)。
近日,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上海組織召開了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DQ-2衛星)研制啟動會,正式啟動該衛星的載荷研制任務。合肥研究院承擔了2臺有效載荷的研制任務。DQ-2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
近日,一篇刊登于Nature期刊的文章向世人展示了一項霍爾效應苦等 140 年的應用。這篇文章的名字十分簡單:“Carrier-resolved photo-Hall effect”,意為“能解析載流子信息的光霍爾效應”。文章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
《西游記》中孫悟空“72變”,化身小蟲鉆到妖怪肚子里大顯身手的故事,寄托了古人對于微觀世界的大膽創想。近日,天津大學精儀學院黃顯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液態全柔性智能機器人,有望成為柔性電子產業和植入醫
透過實驗室的玻璃窗,可以看見三個穿藍色實驗服的年輕人正聚精會神地在顯微鏡下操作著一組微型工具。“這位老師是我們中心的助理研究員,他是做電子器件的高手,正帶領兩位博士生在研究一個可以進行精密測量的微機械
相對重力儀是一種測量重力加速度變化的儀器,它在區域重力研究及重力填圖、油氣及礦藏勘探、地球重力場輔助導航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商用的相對重力儀器主要是進口設備,價格非常昂貴,而且體積較大,限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撰文稱,他們借助一種電子散射新方法,對質子半徑進行了極為精確的測量,得到新值0.831飛米,小于此前其他電子散射方法測得的0.88飛米,且新值與科學家最近通過μ介子原子光譜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