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分子納米開關,能夠透過施加電壓在兩種不同結構的狀態之間切換。該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可望作為開創性組件的基礎,從而以整合且能直接尋址的有機分子取代硅組件。
TUM物理學系的納米科學家Joachim Reichert表示:“僅用一個單分子進行切換,就可能讓未來的電子組件朝微型化的極限向前邁進一步。”
可實現電切換的有機分子
該研究團隊最初開發的方法是使用外加電壓,讓他們能與強光場中的分子形成精確的電接觸。在大約1V的電位差下,分子改變其結構:使其變得平坦、導電且散射光線。這種強烈依賴分子結構的光學行為,激發了研究人員的創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觀察到散射活動——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同時透過外加電壓的方式進行開啟和關閉。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由瑞士巴塞爾(basel)和德國卡爾斯魯爾(Karlsruhe)的團隊合成的分子。這種分子在充電時會以特定的方式改變其結構。它們排列在金屬表面上,并采用具有極薄金屬涂層為尖端的玻璃碎片角落進行接觸。這使得電接觸、光源和集光器整合于一。研究人員使用該碎片將雷射光直接照射在分子上,并測量隨施加電壓而變化的微小光譜信號。
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分子納米開關,能夠透過施加電壓在兩種不同結構的狀態之間切換。該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可望作為開創性組件的基礎,從而以整合且能直接尋址的有機分子取代硅組件。
TUM物理學系的納米科學家Joachim Reichert表示:“僅用一個單分子進行切換,就可能讓未來的電子組件朝微型化的極限向前邁進一步。”
該研究團隊最初開發的方法是使用外加電壓,讓他們能與強光場中的分子形成精確的電接觸。在大約1V的電位差下,分子改變其結構:使其變得平坦、導電且散射光線。這種強烈依賴分子結構的光學行為,激發了研究人員的創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觀察到散射活動——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同時透過外加電壓的方式進行開啟和關閉。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由瑞士巴塞爾(basel)和德國卡爾斯魯爾(Karlsruhe)的團隊合成的分子。這種分子在充電時會以特定的方式改變其結構。它們排列在金屬表面上,并采用具有極薄金屬涂層為尖端的玻璃碎片角落進行接觸。這使得電接觸、光源和集光器整合于一。研究人員使用該碎片將雷射光直接照射在分子上,并測量隨施加電壓而變化的微小光譜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