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廣州德祿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15年11月4日,第九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暨展覽(CIFSQ)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
2015年11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化了國有企業改革之路,為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確定了方向。作為工業基礎的儀表行業,國有儀表企業發展占整個行業的比重較大,因此,儀表國有企業的改制一直都在進行中,但總計結果不盡人意。也許,此次《意見》可以為我們打開思路。
改革創新擴大規劃主體部分是“五個發展”。第三至第七部分分別就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進行了闡述和部署。
10月31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韓國總統樸槿惠的共同見證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與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部長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大韓民國農林畜產食品部關于中韓進出口大米檢驗檢疫合作諒解備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大韓民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和食品醫藥品安全部關于中國從韓國進口參雞湯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條件的議定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大韓民國海洋水產部關于進出口活水生動物的檢驗檢疫協議》。
為促進清潔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近日下發通知,明確在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傳統能源調峰配合形成局域電網,降低用電成本,形成競爭優勢,促使可再生能源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9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下稱《通知》),全國增加光伏電站建設規模530萬千瓦。外界有人解讀,這是在原計劃基礎上增加30%,新一輪光伏投資潮即將來臨。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短短幾天內,各種解讀層出不窮,新華社給出定義:這為我國進一步深化價格機制改革做出了頂層設計。由此,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涉及到諸多方面,文章自是不冗而長。小編特整理出此篇摘要,無關“權威”,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助益。
直流電子負載能模擬直流用電設備的不同用電狀態,用于測量各種直流電源性能。電子負載通過控制電子功率器件的功耗,吸收被測電源的電能起到負載的作用。電子負載通常應用于以下測試場合:電源的負載調整率、電池放電時間及壽命、燃料電池、模擬雨刷帶載電流(恒定電流模式);充電器、電源的電流限制、電流源(恒定電壓模式);通信用電源的緩開機、發光二極管的恒流驅動器、模擬汽車溫度控制器的帶載情況(恒定電阻模式);恒功率電源、電池容量及電池壽命(恒定功率模式)。
當前,以中央9號文的發布為標志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在推進,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儀器儀表商情網自然也不例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和運行補助機制。近年來,我國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不斷增長,但由于部門化、單位化、個人化傾向,科研設施儀器閑置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自國務院出臺《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有9個月時間,據調查,約占全國數量三分之一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對外開放了科研設施與儀器。
通過改革開放,我國形成了經濟增長的“中國模式”,這種模式并非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國情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在應變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增加了力傳感器的定義和用途。力傳感器通常通過彈性元器件將力轉換為應變量,然后通過電阻應變片組成的橋路輸出電信號,主要用于各種測量力值的場合,如通過計算機控制測量材料力學性能的試驗機及其他力測量設備等。
當前,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匱乏和氣候變化的日益惡化,有力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普及應用可再生能源,對調整能源產業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儲能技術發展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的必要條件,它可在較大程度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問題,使間歇性、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得以廣泛、有效利用。
近日,GE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發布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她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判斷,和GE公司接下來將如何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的策略:GE決定大量剝離金融這個曾經占到全公司營收的50%、超過擁有2000億美金資產的業務,未來將大力發展大數據分析和軟件
近年來,檢驗檢測服務業先后被國家列為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體現了國家及各行業對檢驗檢測機構的重視和支持。2014年,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銷售規模和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總體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增材制造產業,即3D打印產業,有了加快發展的行動方案。日前,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出臺《福建省增材制造產業行動方案(2015-2017年)》,提出“以工業設計、個性化醫療器械、教育文化、汽車零部件加工、精密鑄造、航空航天零部件等領域為重點,構建公共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產業關鍵問題,掌握核心技術;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形材料、裝備及核心器件,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形成2至3家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制造及應用企業;深化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力爭部分項目獲得國家級應用示范的支持”